中國古玉器不僅有著8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著豐富多彩的品種,而且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也正是玉器之所以會成為歷代官吏身后顯示身份地位的隨葬品及構成中國玉文化體系的原因。
中國古玉器的文化內涵不僅包括設計藝術、雕琢工藝、文字記載等,而且還包括古玉器的豐富的價值、禮儀功能、宗教功能、經濟價值和裝飾功能。
古玉器的政治價值表現在古玉器是社會等級制的物化,是古代人們道德和文化觀念的載體。出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戰國就有“六瑞”的使用規定,六種不同地位的官員使用六種不同的玉器,即所謂“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壁、男執蒲壁”。從秦朝開始,皇帝采用以玉為璽的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唐代明確規定了官員用玉的制度,如玉帶制度。
在古代,玉象征倫理道德觀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觀。東漢關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說法,就是將玉石的五種物理性質比喻為人的五種品德:“仁、義、智、勇、潔”。古玉器的禮儀功能一直占中國古玉器的主流,“六器”是封建社會禮儀用玉的主干,即用六種不同形制的玉器作為祭祀、朝拜、交聘、軍旅的禮儀活動的玉器,這就是《周禮·大宗伯》所說的“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古玉器的宗教功能體現古人在圖騰崇拜中的用玉,在佛教和道教中的用玉。玉器的經濟價值從古到今不減。大中型墓葬中出土較多的古玉器,除了表示墓主的身份和地位外,也是財富的象征。商代至春秋戰國時期,有以玉作幣、以玉作交換和貢品的做法。清朝有“古銅舊玉無身價”的說法。
玉器的裝飾功能始終是玉器的主要功能。包括玉珠串、手鐲、玉佩等人體裝飾用玉;玉劍飾、玉帶鉤、玉帶扣等服飾裝飾用玉;玉山子、玉制瓶、玉制爐熏等陳列裝飾用玉等。
在中國玉器這些五種功能中,經濟價值和裝飾功能是玉器的自然屬性,現代玉器仍然具有這兩種功能。其他價值和功能則是人為賦予的,是古玉器不同于現代玉器的特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