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友誼博物館珍藏的國禮中,幾乎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金凳子的傳說就是一例。
16世紀,在加納的庫馬西地區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土邦,其中最強大的是鄧克拉土邦。鄧克拉土邦對其他土邦和部落橫征暴斂,激起后者的強烈不滿。為反對鄧克拉土邦的壓迫,抵御從西部入侵的某些部落,他們就結成聯盟。到了17世紀末葉,這個聯盟在酋長奧賽·圖圖的領導下越來越強盛。于是他們決定鞏固和擴大這個聯盟,進而打倒鄧克拉土邦的統治。
某一天,奧賽·圖圖召集了一個規模盛大的集會,所有參加聯盟的酋長、長老們,帶著衛士隨從及大批勇士都來了。在大會進行當中,圖圖神通廣大的大祭司阿諾凱對空作法。不一會兒,本來萬里無云的天空突然烏云滾滾,雷聲隆隆,一只黃金包飾的凳子從天而降,落在圖圖的雙膝上,隨后天空晴朗如故。阿諾凱莊嚴宣布:上天已賜予了圖圖至高無上的權威,金凳子就是標志。這個金凳子也是大家的命根子,如果它要被人奪走或毀壞,那么,聯盟中所有的人都會遭殃。
此后,金凳子成為一個象征,一個團結、力量、精神、勇氣的象征,成為不久后成立的以庫馬西為中心的阿散蒂王國的圣物,成為后來統一的加納王國的圣物。今天加納人還用虔誠的感情來看待它——在詩人的佳作中可以讀到對它的贊頌;在許多公共場所的外面,可以看到它的圖案,例如在加納第二大城市庫馬西市中心廣場水池中的大轉盤上,就豎立著仿照這只金凳子制作的石凳;在許多家庭里,可以看到形狀不同、大小各異的仿制金凳子。凳子多用整段優質硬木,按照各自的喜好專門制作而成,上面多帶有精雕細刻的各種圖案和花紋,有的還鑲金嵌銀,十分精致。而對于不同階層的加納人,凳子又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普通的加納人心目中,凳子代表著自己的尊嚴而對于統治者而言,凳子則被當作權力的象征。由于金凳子的崇高地位,加納所有的酋長都為自己仿制一只金凳子。酋長登基,稱為擁有凳子的人;酋長被廢,叫做失去凳子的人;為繼承酋長之位而發生的爭斗,稱為凳子之爭。
在金凳子的流傳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驚心動魄的曲折。在阿散蒂王國興起后不久,西方殖民者開始入侵非洲。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激烈抵抗,阿散蒂人大規模的武裝斗爭進入低潮,英國殖民軍隊占領了庫馬西地區。1900年,英國總督召集各部落酋長會議,要求他們交出金凳子。大家牢記大祭司阿諾凱的遺言,堅決拒絕這個無理要求。英國總督惱羞成怒,立刻下令把所有到會的酋長關起來。英國總督的這種要求損害了阿散蒂人的民族尊嚴,囚禁各位酋長,更是野蠻的行為,因而激起了人民的憤怒。這時,一個唯一沒有到會的女酋長勇敢地承擔起責任,領導人民大起義。這場歷時9個月的武裝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主義者。英國人什么也沒有得到。
這時,金凳子失蹤了
事情過了20多年,一支筑路工人的隊伍開進了大森林。他們砍伐樹木,填平沼澤,鏟去土丘,突然在森林深處發現了金凳子。英國人企圖把它要去,但加納人堅決拒絕,他們鄭重宣布:如果你們還想奪走金凳子,我們準備不惜犧牲,和你們再進行一場戰爭。這一次,英國人學聰明了,再也不提要金凳子的事了。金凳子終于被保存下來,珍藏在酋長的王宮里。
現在每逢重大節日加納人都要舉行一個展示這只金凳子的活動。加納人民也把金凳子的仿制品作為珍貴的禮品送給友好國家的領導人。這只金凳子就是加納國家元首羅林斯訪華時贈給中顧委主任鄧小平同志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