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雕像系紫檀木雕成,高46厘米,重2759克,紫紅色,材質(zhì)堅硬,木紋極為細密,整個雕像沒有一絲裂紋,入水即沉。用小槌敲擊可聽到悅耳的木魚聲,與廣東、云南所產(chǎn)檀香木比較,區(qū)別較明顯。此木雕生動地展示了孔子施教講學的情景,在藝人精細雕琢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背面紋飾雖簡單,卻也雕刻得一絲不茍。孔子站立的臺階雕琢有萬年松圖案和“佛門圣花”蓮瓣及蕉葉紋。另外,原配有一只裝孔子雕像的楠木盒,盒長50厘米,寬19厘米,高15.5厘米,盒的四周和底部都雕刻有龍、梅、蓮紋,分別描以粉紅、綠、金彩,盒的正面和盒蓋上分別雕琢有蓮龍和卸花龍紋。經(jīng)查閱多種文物史料,在元代以前,清代以后都沒有蓮龍、卸花龍紋的裝飾,明代也是在中后期才開始流行這種紋飾。因此,筆者推測這尊木雕可能是明代產(chǎn)物。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孔子一直被奉作“圣人”。在我國歷代文廟中都有孔子的雕像,對孔子的推崇還風行港、澳、臺和世界各地。
眾所周知,紫檀是一種非常名貴的木料,數(shù)百年才能成材,幾乎和黃金等價。在明代,紫檀木亦深受皇家寵愛。此尊雕像選用如此名貴的木材,雕工亦是如此精湛,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傳世,仍不見有任何損毀痕跡,在從選料到雕刻再到供奉、流傳的過程中,人們對孔夫子的敬仰之情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