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于仿制古玉,作偽者除利用玉皮魚目混珠外,還炮制出了一系列對玉染色造假的方法:一、造斑法,將狗殺死,乘狗血未凝固時將玉器放入其腹中,縫好埋入地下,數年后取出,使玉表面產生土花、血斑。二、褪光法,把玉放到強酸液體中,加以腐蝕,取出后再放到裝有草木灰和麥麩子的口袋里盤磨,改變玉的原貌使表面凹凸不平,看似像長期受土侵呈現的自霜,常被誤認為生坑。三、油炸法,將玉放入油中炸,使玉變紅黃色,有些地方還出現蜜蠟色,好像壞了一樣。四、水煮法,把食糖炒焦,再放少量水,將玉放在油狀液體中煮,使玉浸入糖色,但這種顏色只在玉的表面。此外,還有“牛毛紋”,是指把玉烤熱,使玉質松懈,然后將熱玉投到帶紅褐色的液體中,使顏色盡快趁熱浸入玉里,呈現出紅褐色的絲紋;“雞骨白”,指把玉放到火中燒,根據需要,火燒的時間可長可短,燒后一般呈現白色,少數也有黑色,經過火燒后,玉質沒有原來堅硬,也不太油潤了,還可看到細小裂紋。以上幾種玉器做舊方法,在造假玉中很常用,了解它對增強辨偽能力大有幫助,雖然做舊的玉色和真正受浸的浸色、自然的玉色不相同,但不了解底細就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