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水沫子"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鈉長石,其次有少量的輝石礦物和角閃石類礦物。它的致色物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陽起石.綠簾石,飄藍花中的"藍花"為角閃石礦物,用放大鏡觀察不顯翠性,含有較多的石花或白棉,水頭很好,這是非常重要的特征,總體色彩為灰白或白色.
水沫子折射率為1.530-1.535(翡翠1.654-1.667),比重2.65-2.48(翡翠3.30-3.36),硬度(翡翠6.5-7),可見其折射率、比重、硬度、都與普通翡翠有差別。水沫子此名是對它的外象特征的準確描述,就像小溝的水從高跌到低處,翻起的水花表面層的沫子,含泡沫份量大,沒有翠性,細看結構的緊密度及光澤度都有比不上正規翡翠玉種,當我們面對玻璃種,蛋清地的石料時,不防首先懷疑是否是水沫子。
具體鑒定可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1.放大觀察法:水沫子主要由鈉長石組成,不顯翠性,并有較多白色的石腦或綿。
大家都知道,翠性是鑒別翡翠與其它相似玉石的一大重要特征,翡翠翠性的表現形式有 “雪片”、“蚊子翅”、“沙星”等;而水沫子的解理面可以出現類似翡翠的“沙星”,但是不明顯,只是零零星星的出現,大家可以從圖片上對比一下!還有,水沫子的那種星閃不叫翠性(注意:這項方法僅限于沒有拋光過的翡翠和水沫子的鑒別,對于成品的鑒別不適合。)
2.手掂法:水沫子比重(2.57 ~ 2.64)比翡翠的比重小得多,水沫子的重量大概相當于同體積翡翠的1/3,新手的話,應該一手拿著水沫子,另一手拿著一款天然翡翠多比較比較,水沫子有輕飄飄的感覺,而翡翠有打手的感覺.對比多了,自然就會有手感了。
3.測定折射率法:水沫子的折射率(1.52 ~ 1.54)遠比翡翠的折射率小。一般來說,冰地的翡翠都具有玻璃光澤,而水沫子的話,雖然也可以出現玻璃光澤,但是其那種光澤與翡翠的不同,而且較多的是:蠟狀光澤!大家可以從圖片上對比一下。注意:這項判斷方法只是針對已經拋光過的翡翠和水沫子而言的。
4.結構的比較法: 在翡翠的各種結構表現形式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豆狀結構”。“豆”是指組成翡翠的晶粒之間的界線,當晶粒邊界明顯時就出現“豆”的現象。而水沫子的結構雖然也是粒狀結構,但是往往比較細,在外觀上的體現是:水頭比較長,也就是透明度比較高。所以,大家不用擔心豆地的翡翠是水沫子(起碼現在還沒見過豆地的水沫子)
5.刻劃法:如用較硬的礦物刻劃原料或半成品時,如用水晶刻劃,水沫子很容易被劃傷,翡翠則難以刻劃。
實物對照
飄花分布的比較:
上圖就是“冰地飄藍綠花的觀音”與“水頭較長的水沫子”的飄花比較圖。一般來說,冰地翡翠飄的花都是成片狀、團塊狀分布;而水沫子飄的花,大多數綠色不鮮艷,不均勻,只是呈草叢狀,絲絲狀,青苔狀分布的藍綠色或墨綠色,少見翠綠。大家可以從圖片上多對比一下。
翠友們應該都知道:橘皮效應是鑒別翡翠ABC的一項重要特征,同時,橘皮效應也是區分翡翠與其相似玉石的一大重要特征!可是,有橘皮效應的都是翡翠嗎?實戰經驗告訴大家:NO!!從上圖就可以看出,水沫子也可以出現橘皮效應的!千萬千萬不要陷入橘皮效應的誤區喲!
原石的鑒別 特別是對于那些只開了個下窗口的蒙頭料怎么去鑒別?在這里只能說一句:水沫子原料大多數是:有滑皮,底杖脆而不韌!可惜大家摸不到他們的皮子。下圖中是用PS把肉去掉了,只剩下皮的部分,其中左邊那款是天然翡翠A貨的水石料;右邊那款是水沫子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