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復制古玉的方法,主要看復制的用途,如作為銷售的復制品那就要用真工料精心磨制,然后作舊;如作為展品來復制就可以不用玉石來磨制,可采用有機合成復制法、造牙粉復制法等。近年來國外科技人員還根據玉石的形成條件、礦物結構、化學成分及物化性質,采用人工合成方法進行仿造。
以高爐渣為主要原料,涂加7%至30%(瑩石)、30%以下的三氧化二鉻0.1%碳,經高溫(1300度至1450度)熔融凝固后,進行冷卻或熱處理,使CaFO。結晶同時著上綠色,即得翡翠。
上述人工合成方法制成的弱翠,其穩定條件很接近天然翡翠。但合成條件要求很高,需要高溫設備,而且成本也很高,不利于推廣應用。
有機合成方法仿造古玉器,系在常壓、常溫條件下,以高分子樹脂、填料、添加劑、顏料等為原料,目前有使用不飽和聚酯樹脂,也有用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主要使用氫氧化鋁粉、滑石粉、瑩石粉、瑪瑙粉、石英粉、大理石粉作為填料,欲制酷似天然玉石的制品,要求有性能優良的樹脂、合適的填料及完善的工藝。
南京博物院曾試驗過采用合成工藝復制玉石的工藝,他們選擇了XN304、305聚酯樹脂和脫色618環氧樹脂作為合成玉石的粘合劑。其中X N304、305系列聚酯樹脂系人工合成大理石、花崗巖、玉石、瑪瑙、裝飾板的專用樹脂,具有機械強度高、粘結性強、光澤度好、防水、阻燃、抗腐蝕、抗老化、抗污染、耐油、耐熱、耐寒、流動復印性好等優良物化性能。
填料選擇折射率與樹脂的折射率意相近,填料與樹脂的濕潤性愈好??蛇x擇的填料有氫氧兒錢粉、石英粉、滑石粉、瑩石粉、大理石粉、金紅石粉、重晶石粉、瑪瑙粉、三水鋁石粉等米余種。要選擇出與自己使用的樹脂折射率相近的填料,這樣才能達到滿意效果。
具體操作過程為:制模(硅橡膠模石膏模均可采調配樹脂一加人填料一顏料一米添加劑一攪勻一注模一振動或抽真空一室溫固化一脫模一修整一拋光一成品。這種工藝可復制文物、制造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及各種建筑裝飾材料等各種仿玉石制品。
另一種方法是考古所的專家試驗用造牙粉復制玉器。其工藝流程為:①翻石膏模、留出余料槽,切勿忘祀在模內涂抹分離劑;②以牙托水調入造牙粉,再將調好的造牙粉填人;石膏模中,用玻璃紙調整料量適度,撒紙后用液管涂牙托水,最后將填好料的模具用繩綁固放人小鍋中;③鍋內加水煮至小怫,約30分鐘至45分鐘即熄火停煮;④開模修整;⑤依原件色彩進行著色;⑥對竺制件進行拋光。
材料工具及操作方法:
1、石膏
采用模型專用石膏,根據器物的形狀確定翻模玦之多寡,有的還需要翻制內膜。優質模具既好裝又便于取出。取復制件以不傷其邊、角、棱、沿等部位為佳。翻模時注意留“余料槽”,為了填料后在壓緊時祀多余料擠壓到槽內,達到模具蓋的嚴緊,璜免膨脹變形,有利于復制物出模后易加修整。
2、修刀
是修模不可缺少的小工具。類型以平刀、斜刀和圓刀為主,最好選用不銹鋼材料制造的刀具。
3、造牙粉、牙托水、分離劑造牙粉分為自凝和不自凝兩種。若采用不自凝的造牙粉,所配用的牙托本也須是不自凝的。
自凝型造牙粉調好人模后不須加熱,待3小時即可凝固。造牙粉的材料特性,調塑成型后是硬而不脆,能充分反映出器物的邊、角、棱、沿及凹凸形象,器既具有明顯的光澤感。實踐證明造牙粉是復制細工器、玉器小件古玩較為理想的材料。
牙托爾分自換和不自凝兩種,為單體有機玻璃液,是一種促凝劑。選好造牙粉、牙托水,先將造牙粉倒入小杯里,數量以2小塊至3小塊為宜,然后用吸管收入牙托水用點滴滲透方法調試,以牙托水恰好滲透過造牙粉表面為上,隨即用小鏟攪拌1分鐘至3分鐘。為了使調好的培牙粉不至于很快變硬,可迅速放人清水中,掌握至不太粘手時,取出即往石膏模填入,直到調勻,并用玻璃紙做隔離層、祀多余的材料擠壓至余料槽內并加以剔除。撤出玻璃紙在其兩面涂上牙托水,合嚴蓋緊以繩相后入水。因造牙粉自身重量輕,在填料時據原料重量適當加進金屬玦,尤以鉛玦最適宜,它可隨意造型,加砂粒充芯亦可,但均應埋人料內,位置要適當以求其平衡穩定。
分離劑是一種淡紅色液體,使用時加少量清水調稀,以毛筆蘸調制好的分離劑涂刷于模內,就產生出一層薄膜,達到隔離作用。
4、開模整形
填料充模后,部分米料被擠入余料槽。但加熱煮后仍不免出現一些膨脹,邊、角部分也會滲出一些毛科開模模型是項細致的玉作,開模后待復制件晾干后,再對照原器物,確定復制品某些多余部分。在整形中要采用手術刀、挑形小鉗、鉆、小手鋸和木刻刀等輕剔細刻,經修整的復制品要與原件幾無異樣,切忌碰傷邊、角、棱、沿等部位。
5、著色
經過整型的復制品、再加上涂抹準確、逼真的色彩,使之更趨近一件真品。
著色過程:第一,單一色調器物的著色,要把握準原件色調可直接將顏料調入造牙粉中。以黑色為例:將適宜的黑色油畫顏料摻人調好的造牙粉中,此后將這種帶色的造牙粉玦料填人模內,經火煮、開模整形,基本能取得一件與原件色彩一致的復制品。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加色調試時動作須迅速,掌握好時機。
第二,是多色彩的石器、玉器等復制品著色,必須綜觀原件全部色調、抓住其主色彩,分清其濃、淡、淺、疏等層次,然后選用已齊備的紅、黃、藍、白、黑等各種油畫顏料中的某一色或兩色,在油畫板上調出相應的色彩,要求與原件色彩一致。將調好的油彩料以彈涂、摹畫、棉花球沾色涂點法著色于復制品上。復制品的逼真程度如何,“著色”是成敗重要的一著。
復制品經過拋光后,器身光亮鑒人,質感更加突出。這是最后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一般運用布輪拋光,略加少量的牙膏,逐漸產生光澤,最好用拋光育代替牙膏,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