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是古代的典章制度,其中關于玉的論述頗多。僅以(周禮)而論,有關玉的規定達上百條之多。如果把這一部分文字抽出來,足以匯成一部我國古代玉器從理論到使用各個方面的較完整的歷史文獻。就其內容而言,它包括了我國古玉的理論、分類及使用規定;就其使用范圍而言,它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外交渚領域;就其用途方式而言,它遍及祭祀、廟制、朝聘、盟會、婚喪、車服、宮室、器物、音樂等方面;就其所能體現的功能而言,它可代表天地鬼神、玉權象征、國家財政、人格化身。在嚴格的封建制度中,所謂君臣次序、貴賤等級、長幼輩份、地位高下都可通過玉來表現,竟無一不和玉有密切的關聯。在“三禮”成書之前,雖也有這方面的記載,比如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尚書),其中也有一部分關于用玉的記敘,但遠不如“三禮”系統完整。而在“三禮”之后,盡管不斷產生新的關于玉的神話和傳說,一些人還寫了有關玉的論著,但是都未能離開“三禮”所論述的玉的范圍和玉的精神。而且,像“三禮”那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玉理論和玉用途分類學問,并且在國家典章制度中占有那么大的篇幅和比重,這在我國以及世界古代史中都是十分罕見的。所以,我們不能不認為,“三禮”中關于玉的論述構成了我國時間最早、內容最全的一部古代玉論,我們將其稱為“三禮玉論”。
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儒家經學曾經被認為是“獨尊”的學術正統,它不僅與當時的政治興衰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對歷代哲學、史學、文學、藝術的發展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儒學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三禮”,我們可以看到:一塊堅硬冰涼的玉石,是如何浸透了禮教的觀念;一件我國古代的工藝美術品,對于維護和鞏固封建秩序,是如何發揮了使現今的人們難以想象的作用。“三禮玉論”是研究我國古代玉文化的一把鑰匙。
1、“三禮玉論”的主自內容
“三禮玉論”是儒家經典中關于玉文化的最重要、最系統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部輝煌篇章。
根據“三禮玉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玉的開發和利用是一件和國家政治密切相關的大事,是國家政權機構的組織法則和統治法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當時的政府機構對玉的管理范圍,包括從玉石原料的開采和征集、管理機構和加玉人員的組織和建制、各種玉器的名稱和形制規定及其寓意、各種不同禮儀場所的運用規格和運用形式等等,都做了細致的規定和敘述。大量田野考古的成果能夠證明,我們的古人在實踐中對這一套用玉禮制施行得相當充分。
(1)管玉機構
根據“三禮玉論”,在古代國家機構當中,設置有一套專職的和兼職的管玉機構。這些管玉機構都有明確的等級、建制和職能,而且相互間分玉明確、細致且配合得體,在政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這些機構的組織建制及其履行職能的內容和方式進行較全面地了解和研究,是研究中國玉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①玉府
玉府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用文字記載的國家專職管玉機構。“三禮”中對玉府的官階等級、隸屬關系、職能編制和工作任務做了特別明確和具體的規定。《周禮》規定玉府隸屬于天官,天官是天子近旁最高權力機構。《通志•職官略第一》介紹,周成玉根據商朝的官府設置進行改革,按照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時的名分建立《周禮》、設立六卿,組織政權機構管理國家大事。這六卿是“立天官家宰掌邦禁;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禮;夏官司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治。各有徒屬,用于百事。”從這里可以看出,天官是六卿之首,屬最高等級,它的職能是執掌總理天下政務,率領其所轄部屬輔佐國玉治理國家。所以《周禮》說:“乃立天官家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住主均邦國。”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玉府正是天官所屬的一個重要機構。由此可見,在古代國家的政治體制當中,管玉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
《周禮》對玉府的組織編制和力量配備亦做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玉八人、賈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玉府在政府機構中具有相當高的地位。按周制,天子以下最高官員設置為卿。所謂天官家宰,此天宮即為卿擔任,亦稱大牢。輔助卿的有二位大夫,即中大夫小宰和下大夫宰夫。宰以下就排到上、中、下土了。玉府的職官配備上土和中士,直接接受家宰的管轄和指揮,可見其政治地位之高了。這一套機構很齊全,而且具有相當的規璜,總編制計有七八十人。府是專職保管玉器及檔案文書的職官;史是專管有關玉器的文獻;玉是專職技術管理;賈、昏、徒是專職管理采集、加玉、保管、供給各部。根據史書介紹,早在商周時代中心城市已經形成了很繁榮的制玉業。玉府的各種職司配備具有雙重任務,一是對國家五器的管理;二是為了加玉宮廷用玉器。如果不是為了政治上的特殊需要和有相當的需求量,是不可能設立這樣龐大的機構的。
玉府的工作任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征集和制備;二是政令和供給。在征集和制備這一方面,《周禮》明確規定玉府的職能是:“掌玉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貨賄之藏。”“凡屠者斂其皮角筋骨人于玉府。”“喪紀共其魚之魚,凡故者掌其政令,凡歐征人于玉府。”
玉府的主要職能是掌管玉器。在當時宮廷所需用的一切物品中,玉器是最尊貴的器物。不過除玉器而外,其他貴重物品也在玉府掌管之列,這一點《周禮》是講得很清楚的。“金玉玩好”及“兵器”皆列于玉府收管之內。這里所說的“兵器”,并非真正用于戰爭的武器,那另有專門的機構掌管。這里所指的兵器,是國家大典所用的儀仗之物,包括在祭祀中使用的儀仗器械。至于“凡良貨賄”,是專指貨賄之中特優特好的東西,通常人們把金玉稱之為貨,布帛稱之為賄。一般金玉布帛當然并不在玉府征集之列,玉府所掌管的東西均屬宮廷重大禮節所需的專用物品。除禮器而外,即便屬金玉布帛之類,也必須是價值特別昂貴、工藝特別高超的珍品。比如帝玉所需用的金玉工藝品、欣賞器物、兵器車輦用品、旗旗儀仗之類,還包括異邦及臣下進貢之物等等,這一切都屬玉府管理之列。動物的皮毛筋角以及水族的須骨之類,均屬制作工藝品和迷信品的材料,在當時都屬稀罕之物,《周禮》規定一律上繳玉府保管和制備。這說明玉府所掌是以玉為主,也包括其他貴重的器物和物品。
在政令和供給這一方面,《周禮》說得也很清楚:“共玉之服玉、佩玉、珠玉。”“凡玉之好賜共其貨賄。”“若合諸侯則共珠盤玉敦。”“玉齋則共食玉。”“大喪共晗玉復衣裳角枕角四。”所謂政令和供給,是專門掌握不同等級、不同場合、不同用品之間的政策區別,這些都是政治禮儀的專用之物,是不能有絲毫錯訛的。“共”同“供”、“貢”。服玉是專指冠飾之玉。國玉頭上所戴的冠冕,前后懸掛十二串玉珠,稱之為十二施,即為服玉之屬。玉之佩玉是指國玉服裝袍帶上所懸掛的玉制飾物,如雙根、雙衍、據璃、沖牙之類。至于珠玉則是泛指國玉所使用的美玉制成的圓珠。當國玉需要賞賜臣下或邦國君主的時候,玉府負責供給金玉貨賄等物。珠盤玉敦乃古時帝玉會盟時使用的器具,當邦國會盟舉行盛大儀式,要割牛取血,用珠盤玉敦盛放,信誓盟約,藉以鞏固君臣關系或外交關系,這是一種政治禮儀,從中可以看出玉府收藏的重要性。當國玉齋戒的時候,玉府則必須供給服食之玉,食玉屑和玉液之法古確有之。國喪稱為人喪,當國君、諸侯君主逝世的時候,即白玉府備好玉玲放人死者口中,不令其虛其口而去。玉晗形態較多,常為蟬形。古人對蟬很崇拜,將蟬入地冬眠和開春蛻殼的自然現象認為具有先知之靈、知四時之候。用玉玲置于死者口中,可憑其溝通神靈,通達天國。角棲是用來翹開死人之口的工具,狀如今曰羹匙之曲柄。復衣裳是古時為死者招魂復魄的衣裳。角枕是角制之枕。由此可知,玉府所掌管和供給的品種較多。古代磨玉耗費時曰,僅憑玉府本身的工匠是遠遠供不應求的。玉府的這一套機構必然成為當時玉器行業的組織機構和指導機構,一切玉器作坊當在玉府的管轄之下。
通過上述文字的介紹,可以很清楚地認識玉府緊性質。從政治地位看,玉府屬天官,是國家政治阻力中心機構之一;從組織配備方面來看,它的組戈官員均具有較高的政治級別,具有一定的政治以力;從管理范圍和職能職責方面來看,更具有三個重要的特征:第一個特征是玉府所掌握的玉器直妾為國家統治者——天子服務;第二個特征是玉府所掌握的玉器直接為國家的重大政治活動服務;第三個特征是玉府所執掌的器物皆為國家貴重資財。即以玉府所執掌的玉器品種而言,其首要的種類有禮器、瑞器、服飾器、符節器、喪葬器等,皆分別使用于或標志于國家的政治禮儀、政治權力、政治等級,渚如裝飾君主的威儀、使用于列國的邦交、標志于官階的等級,這一切都屬于當時的重大政治活動和政治內容。玉府的職能是國家政治管理范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職管玉機構。
②典瑞
典瑞也是《周禮》特設的專職管玉機構,從屬于六卿的春官。根據《周禮》的規定:“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與其用事,設其服飾。”這說明它的職能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辨其名物”,亦即掌握政令。典瑞必須根據天子關于政治用玉的法度規定,對玉器的形制、尺寸進行鑒別和劃分,并根據朝廷命官的官階和禮儀場所的等級,按人按物,分名分等,掌握好標準和尺度。二是“與其用事”,典瑞必須按照不同內容的政治活動和禮儀場所,如祭祀、大婚、盟會、朝聘、喪葬等,提供各種不同款式和等級的玉器。三是“設其服飾”,這也是以“辨其名物”為前提,根據官員的爵位和等級提供不同標準的佩玉和裝飾。
瑞是當時宮廷符信之具,周制以特定形制的玉器作為瑞具。《說文•玉部》解釋為:“瑞,以玉為信也。”所以玉瑞是玉器中幾種特定的東西。那么,究竟哪些東西可以稱為玉瑞呢?《白虎通義•文質篇》曰:“瑞謂圭、璧、琮、璜、庫也。”這是漢代的說法。在《周禮》中尊為瑞玉的東西有六種:即鎮圭、恒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圭、璋、璧、琮、琥、璜稱為六器。就瑞玉而言,是專指當時朝廷封官拜爵的信物。即相當于任命證書,又相當于官銜標志,是按照君主和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順序頒發,供其在官場禮儀中使用。六器是專用的禮器,每種都有不同的形制、不同的象征內容,適用于不同的禮儀活動。
典瑞也有固定的編制和級別。根據《周禮》的規定:“典瑞中土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總人數只有17人,沒有配備玉賈之役。顯然,它比玉府要小一個等級。典瑞的主要任務只是負責六器與六瑞的保管,并且按照天子的命令對各級官員提供發放和使用之物。六器與六瑞都是玉器的范疇,典瑞理所當然也是一個管玉的機構了。典瑞和玉府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它們分管的玉器在具體品種和適用范圍上分屬于兩個不同的等級。就收藏而言:法度之玉由典瑞掌管,良貨賄之玉由玉府掌管;就使用對象而言:典瑞所負責的是各級官員的瑞信玉器和禮玉,玉府所負責的只是天子一人的用玉。它們的分玉是相當明確而又嚴格的。
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典瑞的性質。在政治地位方面,典瑞是國家上層權力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組織配備方面,它的官員亦具有相當的政治級別和政治權力;從分管范圍來看,它既要掌握瑞信之玉,又要負責禮賓的等級法度。既掌管朝廷的信器發放,又要掌握禮節尺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典瑞的職能似相當于后代玉朝禮部和禮賓部門的一部分功能。以工作為瑞信是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情況。我國的玉器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工藝美術品,它曾經在古代的意識形態領域和國家的政治生活當中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典瑞作為一個專職的管玉機構,事實上正是一個純粹的政治機構。
③弁師
弁師也是一個專職的管玉機構。開師屬夏官司馬,職官設置及屬員編制規定為“下士二人、玉四人、史二人、徒四人。”這是《周禮》所規定的管玉機構中規璜最小的單位。《周禮》中關于它的職權和職能是這樣說的:舟師掌玉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紐。五采煤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并未級。諸侯之緣游丸就,好玉三采,其余如玉之事,線游皆就,玉填玉異。玉之皮卉,會五采玉踉,象部玉并。玉之奇經,開而加環見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韋舟,皮卉,開經,各以
其等為之。而掌其禁令。并是一種古代用皮革制成的帽子,說明養師所執掌的是上自天子下至諸侯大夫所佩戴的冠冕首服。不但要負責供給,更重要的是執掌服用的規矩和禁令。須知,無論是前文所說的瑞信,還是這里所說的首服,甚至后文將要介紹的葬、祭、婚、儀等宮廷用具,在等級森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規矩和禁令都是十分的嚴格,是萬萬差錯不得的。若稍有錯訛,便構成“信逾”之罪,那是要殺頭和滅族的。
為什么說管理冠冕首服的官府是管玉機構?我們從上面引用的《周禮》原文就可深知了。古代玉者的冠冕前后都懸掛玉珠串,古稱為旒。旒所串的玉珠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玉色,也須用五色絲線串就。每串稱為一旅,每旅十二粒玉珠,每株間隔一寸,這也稱為一就或一旒。自天子算起往下排列,共有五種冠冕,主要以施的多寡來區分。等級最高的叫充冕,有十二旒,為天子專用。以每施十二粒計,前后共二十四流,應用玉珠288粒。天子以下往后推之,諸侯及卿大夫首服等級為绔冕九旅,用玉珠216粒;毳冕七脖,用玉珠168粒;佛冕五旅,用玉珠120粒;玄冕三旅,用玉珠72粒。除了十二沈玉珠而外,冠冕還須用專門的玉實束發固定、用紅色的絲繩系冠。當然,除了這些,還必定有其他玉石和寶石鑲嵌于冠冕之,這一頂冠帽的份量是相當重的。至于諸侯的冠帽,不但只有九旅,而旦絲繩只有三色,所使用的玉珠也只能是級別較低的報玉制成,要明顯的低于天子。而且,諸侯還必須使用玉的耳塞,表示惟玉命是從,只聽命于玉者,不對聽任何不合法度之音,這就是玉瑯。天子所戴的皮帽也須用玉來裝飾。通常每頂皮帽需十二片皮革拼縫而成,帽子上也就留下了十二條縫,這就是引文“會五采玉’中所說的“會”。在這十二條皮縫之上,也分別裝飾十二串五彩玉鎮,每串也是十二粒,猶如十二丑蹺。玉串在皮縫處打結固定,這個結就叫“瑯”,鎮下四周還要用象牙鑲嵌裝飾,可見天鑒子的一頂皮帽也確實非同凡響。諸侯及卿大正夫以下當各以其貴賤等級依此類推。至于“并而加環理”之說,那是喪禮用之,經是麻做的喪帶。
我們從上述文字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弁師團是執掌天子及公侯人等的冠帶,但這冠帶是以玉為主體,是權力、等級的標志和象征,古代冠冕用玉之多是相當驚人的。我們根據弁師所掌握的玉石品種、數量及其性質,將其列為管玉的政治機構,應無大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