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碗
定陵出土金蓋金托玉碗1件⑩。碗為白玉質,高7、直徑15.2、圈足徑5.9厘米。敞口,弧腹,圈足。玉質細膩、瑩潤,潔白無瑕。配有鏤空金蓋及金托。
沐睿墓出土白玉、青玉、碧玉碗4件。可分為A、B二型。
A型兩件,均為蓮花型。一件口沿微內斂,弧腹,內底雕成一朵蓮花。白玉質,口徑10、底徑3.1、高4.8厘米。另一件口微內斂,弧腹,圈足。碧玉質,口徑8.3、底徑3.8、高52厘米。
B型,口沿外敞,弧腹,圈足。一件為白玉質,口徑9.8、底徑4.9、高5.5厘米。器身外壁飾線刻云鶴紋。另一件青玉質,口徑9.3、底徑4.2、高5.4厘米。弧腹內收,內壁線刻蓮花紋。
4.盞托
南京板倉墓出土白玉盞托2件 。一件直徑18厘米。托體呈八邊形。托內底浮雕有兩條蟠螭,首尾相接作游動狀,盞托中心亦呈八邊形。一件長徑19.5、短徑14.5、高0.7厘米。體呈橢圓形,葵口,盞托中心為圓圈形,器身素面無紋。
5.壺
定陵出土金托玉執壺1件 。壺為白玉質,通高26.5、口徑5.3厘米。子母口,長頸,扁腹,橢圓形圈足。流為倒龍首形,流上部與壺頸以一點相連。圓形蓋鈕與壺柄以一條玉雕十六環活鏈相連。腹兩側淺雕出壽桃形,桃內雕有“壽”字、“卍”字及花卉紋,寓意“萬壽富貴”。金托為橢圓形。
6.盆
定陵出土,玉質中含雜質。高6.3、口徑2.9、底徑22厘米。口沿外折,沿邊上卷稍斂,平底。
7.盂
定陵出土2件。一件為花絲鏤空金盒玉盂,白玉制成,高4.2、口徑10.8、底徑10.4厘米。斂口,圓鼓腹,平底。腹部飾變形鳳紋,爪持靈芝。盂底有圓形木托。并配以金盒,整體紋飾以云龍紋和海水江崖紋為主。底外壁刻銘文一周:“大明隆慶庚午年銀作局造八成色金盒一個,碟全重二十八兩六錢”。
另一件玉盂為圓形,口稍斂,腹微鼓,平底。靠近口沿和底部處各刻凹弦紋一道。高6.3、口徑12.7、底徑11厘米。
8.皂盒
定陵出土,白玉質。圓筒形,高6.8、口徑8、底徑8厘米。平口,直腹,底有4個矮足。出土時器內裝有黑色圓形皂1塊。
9.香籠
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墓出土玉香籠1件,糖玉質,呈圓筒狀,底座缺失。整體用玉石鏤空,透雕纏枝梅花、卷尾螭虎等圖案,籠蓋浮雕一螭虎。雕刻精細,玲瓏別致。
(二)明代墓葬出土玉文房用具
明代文人講究品味,與文人生活相關的文房用具無一不要求雅巧。在這種風氣影響下,明代出現了不少玉制精巧的文房用具,成為明代玉器的特色之一。
墓葬出土的玉制文房用具包括有硯、筆架、鎮紙、硯壺等。
1.硯
山東朱檀墓出土玉硯1方,青玉琢制,長16.2、寬9.5、高4.2厘米。硯端呈圓弧形,硯池為橢圓形。下有木刻仰、覆蓮貼金“須彌座”狀硯托。
上海寶山明朱守誠夫婦合葬墓出土青玉硯1方,從使用痕跡看是研磨朱墨用的,長方形。硯長8.5、寬4.4、高1.8、硯池深0.3厘米。
2.筆架
山東朱檀墓出土玉筆架1件,為碧玉質,長13.4、高4厘米。上有擱筆架槽5個,刻回紋。
朱守誠墓出土嵌白玉鎮紙
3鎮紙
朱檀墓出土水晶鎮紙1件,雕琢成鹿狀,昂首伏臥,形態生動。
朱檀墓出土水晶鎮紙
上海寶山明朱守誠夫婦合葬墓出土嵌白玉鎮紙2件,一件于木質鎮紙中間嵌白玉質的臥犬。犬尖嘴、耷耳、凹眼,體腹有三條陰刻線,前腿前伸,右爪搭在左爪上。后腿曲臥。整體形象生動寫實。另一件中間嵌一塊素面橋形白玉飾。
4.硯壺
朱檀墓出土水晶鹿形硯壺1件,鹿作回首伏臥狀,背刻有圓槽。
二、墓主身份
自古玉在中國就被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出土這些玉器的墓主等級都較高。《明史•輿服四》:“正德十六年定,一品、二品,器皿不用玉,止許用金。”
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些墓葬中有一座為清代墓葬,墓主黑舍里氏亡時年僅7歲,她是清代康熙皇帝輔臣索尼的孫女,父親索額圖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由于家族地位的顯赫以及家人對她的寵愛,為她隨葬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其中就有這件子剛款夔鳳紋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