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飲料酒,已有4000多年的釀造歷史。因最初的酒液黃亮、色澤澄黃或呈琥珀色,清澈透明,故稱為黃酒。經歷代人民的辛勤勞動,不斷完善釀造工藝,我國的黃酒在世界上達到了較高水平,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黃酒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為原料,經過特定的加工釀造過程,使原料受到酒藥、酒曲、漿水中的多種霉菌、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釀成的一類低度原汁酒(壓榨酒)。含有糖分、糊精、有機酸、氨基酸、酯類、甘油、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它常有芳香,鮮美醇厚,品種多樣,形成特有的色、香、味、體。
黃酒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特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其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中醫認為,黃酒氣味苦、甘、辛、大熱,主行藥勢,有百邪惡毒、通經絡、行血脈、脾胃、養皮膚、散濕氣、扶肝、除風下氣、活血、利小便等功效。飲用黃酒不僅可以增加食欲,使人心情愉悅,身體舒暢,而且可起到保健作用,適量常飲有助于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并有補血養顏、舒筋活血、健身強體、延年益壽之功效。黃酒內含多種微量元素,在心血管疾病中,這些微量元素均有防止血壓升高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適量飲用黃酒,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此外,黃酒還是理想的藥引子。相比于白酒、啤酒,黃酒酒精度適中,是較為理想的藥引子。同時,黃酒還是中藥膏、丹、丸、散的重要輔助原料。中藥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燒煮、蒸炙中草藥或調制藥丸及各種藥酒。據統計,有70多種藥酒需用黃酒做酒基配制。
黃酒的酒液應呈黃褐色或紅褐色,清亮透明,允許有少量沉淀。黃酒存放久了,會產生酸味。如果在酒里放幾顆黑棗或紅棗,就能使黃酒保持較長時間不變酸,而且使酒味更醇。黃酒顏色一般為淡黃,清澈中略有透明感,貯存時間越長,顏色越深,質量就越好,在密封的條件下能長時間保藏,但啟用以后易受溫度的影響而變質,長時間放在爐灶旁或因氣溫高又與空氣接觸,都可使酒渾濁不清,產生酸味。因此,保管時應放在陰涼通風處,并蓋好蓋,防止受熱變質,或因其中揮發油成分揮發而降低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