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供春樹癭壺 ,據說是借鑒古老銀杏樹干上的癭結,捏塑成壺形,這是文獻記載的最早的一把 花貨 。又如,據傳為明代時大彬作的 印包壺 ,壺體為內結一枚方印,用布包扎,形體飽滿挺括,布紋褶裥反映出質感,壺蓋是花結的頂端,嘴鋆方形圓角,韻致怡人;陳鳴遠的 南瓜壺 以瓜為壺的主體,瓜柄為壺蓋,瓜葉卷成嘴,瓜藤為壺鑿,葉脈藤紋刻劃生動,制作精細,雅俗共賞。其他如傳統造型 魚化龍壺 藕形壺 、 松竹梅壺 等,均是花貨造型的代表品種。
2、光貨
光貨造型,有人稱幾何體造型,是根據球形、筒形、立方、長方及其他幾何形變化而來的。 光貨 講究外輪廓線的組合,并用各種線條作為裝飾變化,壺體光潔,表面挺括,線條利落。面、線與角的表現,或粗獷,或豐腴,或剛健,或清秀,呈現出不同的造型和風格,其中又可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圓器造型講究 圓、穩、勻、正 ,圓中要有變化,壺體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得當勻稱,比例要協調。 掇球壺 、 仿鼓壺 、 漢扁壺 是其典型造型。方器造型要求輪廓線條分明,口蓋規矩劃一, 四方橋頂壺 、 傳爐壺 、 僧帽壺 是其典型造型。
南京中華門外油坊橋明代嘉靖太監吳經墓中出土的殉葬提梁壺,是我們目前可以見到的最早的 光貨 造型。高莊教授與顧景舟合作的 提璧壺 ,造型輪廓端莊周正,結構嚴謹,線面簡潔明快,是 光貨 中的上佳作品。張守智教授和汪寅仙合作的曲壺,曲線流暢,大方舒展,亦屬佳器。傳統品種 石瓢壺 虛扁壺 ,在高度有限的外輪廓線上極盡最大的轉換變化,有張力,有精神,絕非一般水平的人所能做得出來,亦極為難得。
在光貨上最容易看得出作者水平的高低,同一個造型同一組外輪廓曲線,造型者的水準高低,會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效果。
3、筋囊貨
將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紋等形體分為若干等分,把生動流暢的筋紋納入精確嚴格的設計當中,是筋囊器的基本要求。 菱花壺 、 合菊壺 、 半菊壺 、 風卷葵壺 等,最能體現這種風格。 菊形壺 和 瓜棱壺 ,筋囊貨壺身是十八瓣線條筋紋組成的圓體,蓋和口瓣瓣吻合,筋紋表達從蓋頂端放射到蓋口,再舒展過渡至壺體,直到壺底,貫通一氣,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腫,轉角鈍而不圓,呈現出勻稱豐腴的寶相。歷史上乾隆年間的宮廷用壺中有過精品。筋囊壺的口蓋既要吻合又要面面可換,除了制作技巧以外, 樣板 的準確非常重要;它是費時費工的制作工藝。全手工成型制作時,其筋紋全是在光圓身筒上壓做出來的,現在可用模型擋坯,工藝簡單了很多。已故大家王寅春,是個善做多式筋囊的作者,他的筋囊壺的口與蓋的樣板很多,他自己說是抗戰前上海的古董商請外國銅匠配制的。
(本文節選自《紫砂入門十講》,作者:徐秀棠,山谷,文字由說茶網錄入)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