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紫砂當然也有。想要了解紫砂壺,知道這些術語必不可少,買壺時也顯得更內行。
1.全手工
全手工指的是做一把壺是不借助模型成型,而是采用拍身筒的方式,其余各部件也都由手工捏成。
全手工制壺工藝大概過程:①打泥片;②圍身筒;③拍身筒;④搓壺嘴、鈕、把;⑤裝壺嘴、鈕、把;⑥制壺蓋;⑦開壺口;⑧修光、精加工;⑨落印款。
2.半手工
半手工壺,一般來說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有的是壺嘴、壺把、壺蓋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來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
半手工 也可以是通過手工制作,在最后用范型模具為作品整形,完成最后的校準工作等。在整個制壺過程中運用范型工具超過不多也可稱 半手工 。
3.明針
明針 是紫砂壺的成型工序,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更是紫砂工藝極其重要的特殊的加工手法。
明針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茶壺生胚制作完成時,將生胚表面,作精加工的修胚(修整,刮平...)等動作。
4.絞泥
絞泥是紫砂中的一種特殊工藝,即將幾種不同的泥分別打成泥片,然后疊在一起一絞,再橫向切絞過的泥,重新拍泥片,使其呈現多種色澤相交融的紋理。
形成自然花紋,似木理紋、小波紋、花石紋、蝴蝶紋和流云紋等,可使壺體讓呈現出或抽象或具像的神奇效果。
5.貼花
貼花裝飾方法,多用作花塑器上,用泥漿粘貼,裝飾在壺身上,壺蓋、壺把、壺頸等等位置。
運用相同的泥色或者不同的泥色來裝飾壺體,富于觀賞性,不同的器形和造型在貼花的運用上視裝飾題材來定,形成效果也不同。
6.包漿
茶壺經長年使用之后,在壺表面形成的一層自然而又特別的光澤,這種光澤內斂、深穩。
7.陳腐
亦稱之為 養土 ,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將調配練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裝好,置于陰濕處,讓期腐釀陳化。
8.太陽線
不論是模具壺還是手工壺,壺身成型后,壺的內壁表面都會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凹凸不平,或毛毛躁躁。
為使內表面光滑平整,師傅們必定會使用工具去進行整理,此操作常被稱為 推墻刮底 ,使用的多為竹制工具,竹片在泥片表面劃過,最終形成了 太陽線 。
9.紫砂的生刻與熟刻
生刻是指在未燒制但又干了的紫砂生坯上進行篆刻。也有人有為了防止線條的斷裂,在泥坯尚未完全干透時就進行篆刻。
因為這時泥坯還具有一定的柔軟性,線條不會因為刻刀的鑿劃而產生崩裂。
熟刻是指將泥坯素燒一遍,然后再進行篆刻。熟刻的好處就是可以增強泥坯的硬度,使之更易于受刀。
另外,素燒時不同的紫砂泥坯適合不同的溫度,最高不宜超過攝氏900度,超此溫度則紫砂就會結晶,篆刻殊為不易。
10.本山
本山指的是丁蜀鎮黃龍山,產自黃龍山的泥料可以叫做本山料,如本山綠、本山段等。(來源:網絡,圖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