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保養一般通稱為養壺, 養壺 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夠涵香納味,并使壺能煥發出本身渾樸的光澤。
不少壺友在養壺的過程中很迷惑,為什么我的壺怎么都養不出來,或者變化的速度很慢。
一把壺,養壺要養多久才能看出效果?
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統一標準。
一把新壺從開始泡第一壺茶的時候就開始和你結緣了,你要細心地呵護它。
新壺顯現的光澤往往都較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附性,倘若任其吮吸壺內的茶液,時間久了,便能使壺色光澤溫潤。
如果 養壺 的方式得當,就能養出漂亮的包漿,晶瑩剔透、珠圓玉潤的最佳壺韻效果。
紫砂壺是有靈性的, 養壺 的過程中,壺吸收了主人的情感和靈性,甚至是智慧、豁達、果敢、孤傲等個性特征。
這就是為什么,不同的人養出來的壺是不一樣的原因了,其中除了方法的不同,還有投射在壺身上的情感是獨一無二的。
紫砂壺需要養,而且越養越潤,越養越富內斂光澤感,這是很多壺友或者剛玩壺的人所希望達到的養壺效果。
這種由時間的慢慢累積從而使茶汁浸潤和手的長久婆娑、和空氣中吹拂,層層積淀,滲入到壺中而在壺的表面逐漸形成一種 舊 的光亮感覺,就是所謂的 包漿 。
(一)茶湯內的物質在泡茶的過程中附著在壺表,經過日積月累的不斷附著,因而形成的。
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形成不同的包附效果;在每次泡完茶之后清理,晾干,擦拭會讓您慢慢的發現紫砂的那種溫潤,顆粒感之美。
(二)手氣閑暇的時候一壺在手,隨意的摩挲,純色紫砂提醒(必須在雙手清潔無油的狀態下進行)。
寒冷的季節里,可以在泡完茶之后倒盡茶湯,趁著余溫摩挲,一方面 養 壺,一方面暖手,經年累月下來,如同盤核桃般的讓紫砂壺上漿。
(三)時間會讓紫砂在空氣中逐漸的 氧化 ,這個 氧化 的過程是極其緩慢的,雖然緩慢,但是它的變化是會出來的,而這種變化也是人力所不可改變的 包漿 。
紫砂壺的包漿過程乃是融入了時間的打磨和玩壺者情感的滲入,可以試想一下,每當玩壺者,在喝茶的過程中,用手親撫他的愛壺,放松身心的同時,對壺的喜愛尤甚。
久而久之,形成 人養壺壺養人 的精神境界。
包漿的養成需要正確的方法,很多人雖然養壺很長時間但卻不見其效果,其實將茶湯直接倒在紫砂壺的表面上,而不對其進行擦拭,是錯誤的。
因為這樣久之便會在壺的表面堆滿茶垢,則破了紫砂壺的 相 ,應該用干凈的專門的養壺巾對紫砂壺的表面進行擦拭。
養壺切忌不能急功近利,這和喝茶的道理是一樣的,應該注重享受的過程,只要方法適當,一定會有比自己預期很好的包漿效果的。
但是:想養好壺,首先也要盡量選擇質地上乘的原礦泥料制作的傳統工藝完整品紫砂壺,那些低劣、殘缺之壺養得再好,終究也是殘缺。
陳腐泥料制成的紫砂茶壺養成的時間就很短,而段泥就明顯難養,但一旦養成色澤是非常好看。
有的泥料,出窯時很不起眼,幾泡之后立馬就有變化了,整個色澤都會很明顯。
一般紫砂壺每天一泡,幾十天到一個月左右壺的表面都會出現細微的變化,那是一種更潤的感覺。
養到一年時間,壺身的光澤會暗下去,是那種暗而有神的光,與新壺已經有明顯區別了;養到三年五載,茶壺則出落的越發沉穩,內外色調一致;時間再長我就不知道了,或許整個茶壺會透露一種不一樣的精神吧。
養壺的樂趣在過程,結果只是一種呈現。慢慢養,耐心養,體會一把紫砂茶壺不同時期不同的味道。(來源:純色紫砂文化,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