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型種類很多,有許多壺型也是互相借鑒、演變而來的,這就導致了許多新手壺友往往會認錯壺型。
而其中最為代表的,便是「蓮子」、「掇只」和「掇球」壺。
那么這三個壺型到底怎么區分,又有什么特點,今天就給大家來捋一捋。
蓮子壺
蓮子壺自明代就有此壺形,流行于崇禎年間,整體形似蓮子,故名「蓮子壺」。
寬口垂肩,鼓腹直落,弧形蓋頂與飽滿的身形呼應,融為一體。
其壺把后多帶垂耳,整體勻稱而飽滿,端莊雅致。
掇只壺
掇只為邵大亨所創,是蓮子壺演變,其比蓮子高挺,肩頸舒展,張弛有度,口蓋略大,鼓腹下而收足。
骨肉亭勻,簡練大方,壺柄略微上抬之后優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條圓潤飽滿的弧線,整器線條自然流暢,形制結構嚴謹。
區別:掇只、蓮子這兩者非常容易搞混,其有兩點是最大的不同。
1.蓮子壺的壺把多帶「垂耳」,而掇只則無。
2.掇只壺大多都有明顯的「線圈足」,而蓮子則無。
掇球壺
掇球壺是在掇只上演進的,從掇球的球字上,我們可以看出它的特點。
掇球的核心內涵便是幾何圓的堆疊,無論是整體還是蓋鈕流把等細節,都是突出一個圓。
最為帶便的便是程壽珍掇球,更是將掇球的圓體現的淋漓盡致。
壺身與壺蓋的連接拉高成壺頸,壺嘴微曲略直,沖力之勢更為突出,壺鈕球形更圓潤。
區別:掇球與掇只比較好分辨,也有兩點最大的不同。
1.掇球的足更近于蓮子,掇只有明顯線圈足,而掇球則無。
2.掇球的蓋小,頸、壺蓋更高挺,更近于圓,而掇球則無。
總結
看了以上三者的區別,有沒有清楚一點了,最后還是給大家做個區分總結:
1.掇只大多有明顯的線圈足,可以看足分辨。
2.掇球壺整體近圓,各部都非常飽滿,可以看壺蓋分辨。
3.蓮子壺多為垂耳把,沒有明顯線圈足。(作者:砂海墨韻,來源:紫砂壺鑒賞與收藏秘籍,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