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傳統手工成型工序基本有四種手法,即:用泥條圍圈鑲接成型的 圍身筒成型法 ,將圍圈好的身筒繼續拍打憑空成型的 打身筒成型法 ,用泥片鑲接成型的 鑲身筒成型法 ,和將上下兩個泥片虛坨成深淺半圓部件合為一體成型的 合身筒成型法 。
最多使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技法,則是 打身筒 和 鑲身筒 兩種成型方法。
圍身筒成型法
將泥條在轉盤上圍成圓筒或錐形筒,把兩端疊合,用鎊皮刀斜向以疊合處一次切開,即形成能對接得很好斜接面,然后沾水將對接的切口黏連好,身筒就圍好了。
打身筒成型法
這種成型方法是紫砂傳統工藝里最為關鍵的手法,適用于在圍身筒的基礎上再以左手襯在圓筒內,以右手握著薄木拍子,很自然地一拍一拍向圓筒拍打過去,逐步收口。順序為,一般先拍器皿的底部,待口收到與尺寸一樣時,就用滋泥(用與身簡相同的泥料加水調和而成的泥漿)把底片黏接在身筒的收口上,翻身過來,用竹拍子去掉筒底部黏接的多余滋泥。接著開始拍打器皿的上半部,拍打至口徑符合要求,再用口片粘好口面,這樣就做成了一個球鼓形的空心壺久待身簡晾至一定干度后才能繼續操作,并依操作程按步完工。
鑲身筒成型法
則適用于方形(包括四方、六方、八方等)器皿制品。操作程序是先按產品設計要求的尺寸配制樣板,依樣板在泥片上裁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形制規格要求用滋泥粘貼鑲接,直至完整地拼鑲好一件方形或多邊的身筒,然后一如打身筒的辦法配制和連接其他附件。
合身筒成型法
適用于上下兩等同大小的器型,如合歡壺、合盤壺等,操作程序是把劃好的泥片,先用虛坨等工具分別拍成上下需合圍的深淺半球形,然后將上下兩半部分用滋泥黏合,即成。
1、紫砂壺蓋子裂了
可以使用強力膠,修補紫砂壺缺損的角落,用自調的紫砂填補。裂片粘好后,口沿用銀包邊,起固定的作用。完全可以正常使用。
費用:三四百元左右。
2、紫砂壺身有裂紋
紫砂壺破損出現裂紋,倒水后會滲水。可以打釘子修補。
費用:一個銀釘子成本大概20-50元。
3、紫砂壺身嚴重受損
采用銅釘 鋦 ,釘子最好是民國老銅做的,修補使用后,釘子金光閃閃,極其奪目。
建議大家根據自己喜好的修復效果,并與修復的人事先溝通好修復的辦法、細節;這時對費用也能有清晰的預計。
最后,希望壺友好好愛惜自己的茶壺,愛惜好自己手中的物事。紫砂壺一旦破裂再修復,真是勞心張肺,得不償失。(來源:紫砂文化館,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