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款是指在紫砂坯上施加印文。在壺上用印,方便易行,比在壺上刻款快得多,宜于批量生產。所以在清代初期,印款取代了刻款。但有些制壺名家書法較好,則刻款與印章并用。
鈐印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一般是把壺坯倒過來套在一個專用頂柱上,放閏之后,將印放上,然后用木槌輕擊四角,用力要均勻,又要掌握力度,才能保證印文深淺一樣,同樣清晰。
紫砂印款能把治印刀法真實地表現出來,具有深淺層的金石風格,完全不同于紙上的印文。印款是作者的署名,但也是紫砂壺不可或缺的藝術裝飾。清末至民國時,更有圖案化的印記和工廠,商號印款。
制壺高手的印章,一般是篆刻名家所刻,如陳曼生為楊彭年治印,吳大澂為黃玉麟治印,潘稚亮為王寅春、裴石民治印等。但是,手工紫砂壺與模具紫砂壺的區別,不能全憑紫砂壺內是否有印章。
因為是采用打泥片的成型法,只有一道泥接頭,故在壺身的裝把處有一條并不明顯的豎的接線,不細心觀察就看不易出,而用模具制作燒造出來的壺,在壺嘴和壺把處各有略明顯的一條接縫,而且印章也不是很全,基本都是印的一半。(來源:壺納百川,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