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不是突然盛行起來的,但后來在飲茶愛好者之間備受推崇,其實也確實是有 炒作 的,只不過,這個 炒作 的推手,是那些沒事兒就愛吟詩作對,逮著個喜歡的物件兒就要吹上天的文人墨客,嘿嘿。
青箬舊封題谷雨,紫砂新罐買宜興。 [明]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 [宋]歐陽修《和梅公儀嘗茶》
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玉塵,雪濺紫甌圓。 [宋]米芾《滿庭芳》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宋]梅堯臣《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
紫砂向來不以秞飾、以本體泥色為主不媚俗,穩重古樸,與文人自得的氣節氣質類似所以深受文人喜愛,于是后來泥坯做紙,以詩為銘,以花草,人物,山水為衣,提款刻印,因寄所托,成為一種文人茶客間的風尚。
以陳曼生的曼生十八式為例,以器載文,既豐富了紫砂的文化內涵,又增加了紫砂壺的文人氣息,這一點讓紫砂壺已經不僅僅是作為日常器具,而是形成了一種文化,成文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環。
《陽羨茗壺系》有言「壺經久用,滌拭口加,自發暗然之光,入可見鑒」。
《茶箋》云 摩掌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云 。
紫砂壺隨著使用的時間越久,壺身會越發潤澤,有玉質的光澤,溫文爾雅,氣韻天然。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包漿了,日久天長,隨著不斷的沖泡把玩,紫砂壺的壺體會越來越細膩可人,潤澤如玉。
在使用紫砂壺的過程中溫養,日益感受到紫砂的變化,看著紫砂壺表面的光澤逐漸明亮,觸手之時日漸溫潤細膩,其成就感和滿足感也是飲茶中的一種樂趣,這種樂趣恰恰是瓷器壺和玻璃壺所不具備的。
紫砂文化發展已經百年,其間涌現不少宗匠名家,無數佳品傳世。紫砂壺兼具藝術觀賞性和實用性,實在是泡茶的不二之選。
作為茶文化的一部分,功用,文化,文人推崇,古樸厚重,兼具藝術性于一身的優點得以使紫砂壺變得獨一無二,用紫砂壺泡一壺清茶,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閑,茶器古樸,茶煙裊然,寧靜致遠。茶器之首,紫砂壺當不虛此名。
以上就是我對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優勢的一些理解,也許并不全面,也許說不到有些人的心坎兒里,但壺友們對紫砂壺的喜愛是真的,我們圈地自娛,愿每一位壺友都能擁有一把讓自己 摩掌寶愛,不啻掌珠 的紫砂壺。(來源:普洱茶,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