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淋水后干得快慢與紫砂泥料的好壞是否有直接聯系?
能不能以淋水上去水干得快慢來區分是否是一把真正意義上的好壺?
相信關于紫砂壺掛水的問題,很多壺友們都有討論和研究過,今日小編就要帶大家來細說一下!
什么是掛水?
紫砂壺的掛水現象指的是當用溫水澆淋紫砂壺后,會形成一層水膜,由于存留的水分較大以及紫砂壺的雙氣孔結構透氣不透水性質決定其不會立馬消逝,由濕及干,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
掛水受哪些因素影響?
壺的形狀與大小
圓壺跟方壺的掛水量肯定是不一樣的,方壺由于折角較多,水分存留的較多,掛水性看著比圓壺好。像西施、龍蛋、思亭,這類壺全身光溜溜,哪有水干得不快之理。像仿古、平蓋蓮子、虛扁這類壺過度平緩,壺蓋有積水的機會,壺身流水也緩些,相對的也就干得慢。
泥料屬性和目數
有的泥料本身的吸水性好自然掛水顯現不會特別明顯,比如降坡泥制作的紫砂壺的吸水性要強于段泥,淋水后,降坡泥制作的紫砂壺掛水自然就不比段泥。其次,目數大小對于掛水也有一定的影響,目數大小對于紫砂壺的吸水性并無特別大的關系,但目數越大,表面越細膩,水的流速就越快,目數越小,表面越粗糙,掛水就相對好些。
制壺工藝的影響
紫砂壺在制作過程中,會進行生胚壺面的修整,即采用明針。擁有高超的明針功底的壺藝師會將壺面修整的光滑細膩,這樣在窯燒時的結晶度較好,出窯后的壺光澤亮潤,水流過的阻力較小,掛水不明顯。反之,明針功夫不到位,表面毛刺毛邊相對較多,水流阻力大,掛水明顯。
新壺用過一段時間后,好泥料包漿快,紫砂壺在泡茶的過程中,經過茶漬和茶湯中的茶油滋養,隨著泡茶時間的推移,壺面摸上去油油的,光潤,面泛啞光,這就是包漿,這時淋水上去,是不會像是新壺那般慢慢吸收,所以壺剛買來的時候,它還會掛水,用了一段時間后,淋上茶湯或者熱水,很快滑落了,這都是正常情況。
綜上所述:
一把壺淋水上去是否干得快,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不能用以衡量或判定壺本身泥料好壞的標準。紫砂泥料的好壞與掛水現象并無直接的關系!(作者:歡歡,來源:隆源紫砂,圖來源:說茶網圖庫)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