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歷來多分成四個檔次:
日用品壺(即大路貨)、工藝品壺(即細貨)、特藝品(即名人名家的作品)、藝術品(富于藝術生命的作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分析一位工藝師作品的升值潛力可以從五個方面來看:
一、是否出生紫砂世家;二、是否師從名師;三、教育程度;四、作品互比性;五、活動能力。另外,還需注意的是,國內工藝師知名度的不同,其作品的價位也具有區域性。有的作品在北方賣3000元,在廣東也許只值500元。廣東人收藏紫砂壺偏好大品,使用則喜歡根據茶葉種類選擇小品或中品。同時,不必過分苛求完美,紫砂壺在燒制的過程中,難免發生偏差,口蓋稍有變形并不會影響其本身價值。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由于價格更高,比較完美的壺一般都流向了港臺地區。
一看泥質
泥質有高低之分,高與低指泥料的原產地、顏色與質量等。不論是哪種泥質,均以既有顆粒又光滑圓潤為佳,滋潤不膩手,沙粒隱現不扎手。表皮始終有玉質般的光澤,象上了油一樣,越擦越潤。紫砂顆粒一般以32目~60目為適宜,通過傳統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機器加工出來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上品紫砂壺,手感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十分舒服。如果摸起來有砂粒的質感,則為次品。選購紫砂時不要選太光亮的或者過細(朱泥除外,朱泥較細,透氣性稍差。在燒制過程中,細顆粒收縮大,燒成溫度降低,易變形。粗顆粒收縮小,燒成溫度升高,不易變形,成品率提高)的,那種壺一般多為灌漿壺、化工壺或拋光、打蠟過的。
還有就是燒制的火侯, 過火則老,老不美觀;欠火則稚,稚沙土氣。 即火大了會變形變色不美觀,火候不到則缺乏神采。必須特別強調的是:宜興陶土因含有石英成份,故燒制成茶壺后,放在日光下照看,能看出點點金光,這是其它地方陶土所沒有的特點。
有的紫砂壺表面還會出現 黑色斑點 ,這可能是泥料中的鐵質,俗稱 鐵砂 。紫砂泥料不經過除鐵的話燒成成品大多會出現黑色斑點,溫度過高會出現熔點孔。朱泥中的鐵質是完全正常的,因為朱泥含鐵很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有鐵質析出,出現鐵熔點。
簡單判斷燒結情況:用壺蓋輕輕敲擊壺身(注意:一定是輕輕),如果聲音尖銳高亢,說明這個壺透氣性差,火候偏老,不是好壺;如果聲音沉悶沙啞,則說是透氣性過大,火候偏嫩,也不是好壺;如果聲音中正平和,脆也不揚,回旋不斷,那這個火候到位,透氣性正好適中,可以判斷是一把火候很好的壺。
一把壺拿到手里先掂一掂分量,壺的輕重應適宜,不宜過重或過輕。因為從醒泥和燒制的過程可以看出,好泥氣孔多;反之相同體積的劣質砂泥摻雜更多砂礫碎片,還往往混有其它雜質,燒成的壺相對較重。老紫砂,拿在手上要輕一些,敲擊聲比較悶。
二看工藝
再好的泥也價值有限,紫砂壺的附加值主要是看制作工藝。上等紫砂壺雖造型各有千秋,但都注重點線面的協調。把壺放在很平的桌子或玻璃上,壺嘴、壺把、壺鈕三點必須成一直線,即所謂的 三山齊 。壺鈕應端正不偏斜,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謹。判斷壺蓋與壺體的松緊度是否一致,可以將一張面巾蓋在壺口,然后再蓋上壺蓋,輕搖壺蓋,如果壺蓋沒有晃動,則說明壺蓋和壺身松緊合適。對壺吹氣,壺蓋能輕輕跳動。
紫砂壺嘴、把、紐與壺身的連接,有明接和暗接之分。明接,一般用于低檔壺或方形壺上,嘴、把與壺身連接處有明顯的界限。暗接,是連接處無明顯,與壺身渾然一體。(自我感覺每一把壺的壺把都有一點歪,或者壺嘴有些偏,或者壺蓋的鈕有些偏。有人解釋說全手的可能歪的更普遍些,工藝師制作的時候借助工具是可以做到3點一線的,問題主要出在燒制時容易變形。原礦高溫容易變形,加料、低溫變形少些。)
三看壺蓋
壺蓋與壺身的緊密度愈高,愈不會使茶香流失,壺蓋與壺身緊密吻合的茶壺才是一把好壺。明清兩代大師的作品,一般將壺蓋蓋上便能把整把壺拎起來,這代表著制壺技藝的高水平。通常口蓋關系要緊密通轉、平正妥帖,圓形壺蓋的精細微妙處在于通轉不滯且準合無間隙搖晃,倒茶時無落帽之憂;方器和筋紋器的蓋子,從各個方面蓋上去,都要能和頸肩吻合。
壺蓋與壺身緊密度的測試方法是:茶壺裝水約1/2 3/4,用食指緊壓蓋上氣孔,傾倒壺水看看,若滴水不流即表示兩者緊密度極高。另外,用食指緊壓茶壺壺嘴,顛倒壺身,若緊密度夠,則壺蓋不會掉落。
四看壺嘴
好的紫砂壺壺嘴末端是一個鈍角,用手觸摸能摸出來最外端有一道不太明顯的線。倒水的時候只要手停則水止,這樣水就不會順著壺壁流出。換句話說,在壺嘴下面有茶銹的茶壺一般不會是好紫砂壺。
五看壺紋
壺紋是指紫砂壺上的裝飾,主要指題銘,刻畫,印款等。題銘內容是否文雅,書體和題字的布局是否得當,鐫刻的刀工等都是評估要點。選擇有銘文的壺要先看內容,再觀察書法及刀工,如果銘文無意趣,刻工又粗略,倒不如選擇購買無紋飾的紫砂壺。還應在陽光下或燈光下查看壺蓋、壺身貼花是否有細微裂紋。
六聽聲音
很多壺友喜歡敲擊紫砂壺,根據聲音來判斷紫砂壺好壞,這不是一種科學的鑒別紫砂壺方法。紫砂壺聲音沙啞還是清脆主要和燒成玻化程度有關,玻化程度更專業點的叫法是 燒結度 。燒結度高聲音相對較脆,吸水率低,顏色滋潤;燒結度偏弱,則敲擊聲音沉悶,吸水率高,顏色晦澀無光澤。前者有看相,但后者相對容易泡養。現在宜興許多搞泥料的人,專業知識比較貧泛,只在乎燒成 第一眼 效果,對泡養以后的效果并不在意,這點需壺友對紫砂泥料有一定的認識。
七聞氣味
新的紫砂壺一般只有塵俗火氣,簡單來說就是泥土被火燒烤過的氣味,而無其它氣味。如果您買到的新壺聞到化學品或者其它刺鼻的氣味,很有可能是假的泥料做的壺。而略微泡養過后的紫砂壺,便會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八看掛水
真正的紫砂原礦泥料做的紫砂壺,由于紫砂的特質及成品的氣孔特性,在開水淋到表面時,應該能形成一層水膜,俗稱 掛水 。表面的水膜應該很均勻,并且能很快地干掉。如果開水淋下去,表面呈水珠狀散開,而不是在表面掛上均勻的水膜,則很有可能是不正宗的泥料或者表面經過其它化學品的處理。
九開水煮燙
真正的原礦紫砂泥做的壺,顏色都是天然的,不添加任何的化工染料。如果把紫砂壺放到水里燙或者煮一下,壺的表面出現褪色,水的顏色也變了,那么這個壺的泥料是假的,最起碼是加了其它化學物質的。
十看底足
是否平整,放在平面上一試,不能起伏。
十一看印款
蓋、底、把,這三個地方的印章很關鍵,譬如廚師最精心烹調的菜肴,最后一定會用最好的器皿盛盤上桌。紫砂作者的精心之作,打上的印章一定是清晰、端正、飽滿的,不能因用力不均導致深淺不一。紫砂壺器型多樣,印款風格也應隨之而變,絕對不能千篇一律。做工精細的用的印章娟巧秀美,樸實奔放的用印章就要粗狂老辣,端莊穩重的作品,用的印章就要方正平穩。壺底的印章也充分體現了制壺者的水平,名家下刀都頗有章法,不會敷衍了事。通常一把好壺至少會有二個以上的印章,大抵是在壺底,壺蓋,或把手上。銷向平民百姓、茶館的大路貨產品,制作簡單,價格低廉,造型多求簡練大方,多半只鈐商號、作坊款,甚至不鈐款識。
十二看功用
是指紫砂壺沏茶的功用。有些紫砂壺收藏家注重紫砂壺的外觀美,很多時候忽略了其最初的功用價值,比如壺的容量大小,壺嘴出水、止水是否利索等。另外,紫砂壺的高矮也是各有用處的,高壺口比較小,適合沖泡紅茶;矮壺口比較大,適合沖泡綠茶。
十三泡養
對于新紫砂壺,真正的紫砂泥做的壺雖然有各種顏色,但并不鮮艷,有黯黯的光芒,并不明亮,即 新壺灰頭土臉 。若紫砂壺的色彩過于艷麗刺眼,則很有可能所用的泥料不是原礦。對于已經泡茶一定時間的紫砂壺,應該有溫潤軟糯之色,但同樣不會是刺眼的顏色。若您手上的紫砂壺久泡而顏色不變,則也很有可能是假的泥料。
最后一點:
新手買壺的時候,跟壺商交流一定要穩住,如果你穩住了,就會發現,有的壺商比買壺的新手還緊張,原因是他也不甚了了,生怕露餡。并且要記住:買壺不是相親,一見鐘情要不得。因為在有的壺商看來,賣壺和賣海鮮賣水果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所謂的 賣相 很關鍵。如果不熟悉的壺商主動告訴你沒必要開壺,建議在成交之前,當面在他店里煮一煮,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煉,謹防回家后開壺煮碎。(來源:紫砂陶源,圖來源:說茶網圖庫)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