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玩壺圈中,有很多的專業術語,看看下面的你知道多少?
包漿
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專指古物久用后表面的一層光澤。紫砂壺在經過泡養之后,表面會形成一層自然的古樸黯雅的光澤,即 包漿 。
如果是嶄新的器物,表面就不會有 包漿 。
茶山
紫砂壺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茶壺長期使用,吸附在壺內的茶跡,人們通常稱之為茶山。不建議留下茶山,每次喝完茶,一定要把壺清洗干凈。
有關研究人員提出,茶具內壁長出的一層茶山,含有多種金屬物質,它們在飲茶時帶入身體,與食物質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化合,生成難溶的沉淀,阻礙營養的吸收。
因此玩壺喝茶,都不要養茶山,要注意干凈衛生。
本山
本山是指宜興市丁蜀鎮的黃龍山,出產最為優質、種類最為豐富的紫砂礦料。
本山料的砂性較重,更易泡養,如今人們也多稱之為原礦料,原礦即是黃龍山泥料之意。
目數
目數是指泥料的粗細,紫砂壺表面摸起來粗糙、細膩,其實是取決于其泥料的目數。
在紫砂礦風化后研磨成顆粒的時候,會使用篩網,而泥料的目數就是根據篩網的目數來的,常見的為40目、60目等。
目數越小,顆粒越大;目數越大,顆粒越小。
明針
紫砂明針是紫砂壺加工成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是最考驗藝人制壺水平的一項重要工藝。 光明針 是宜興紫砂壺成型工序, 明針 是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
紫砂明針俗稱 牛角片 ,以牛角制者為最佳及最普遍,削刮成不同形狀、不同厚度,用于加工光壺身、壺嘴、壺把、壺蓋、筋紋等光潤細膩的表面。
簡言之,明針可使紫砂壺表面光滑,壺內結構氣孔增多,這樣的紫砂壺既美觀、呈具藝術性,另一方面泡茶也能更好喝。
推墻刮底
推墻刮底是紫砂壺制作中的一項工序,其目的是為了刮掉壺底的接片殘留的脂泥痕跡和接片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為了裝飾,或刮掉內壺壁上不均勻的收縮紋。
推墻刮底也是體現工手水平的指標之一。
泥門
泥門的松緊是辨別紫砂壺全、半手最直接的一點,泥門即壺身泥料的緊密。
全手工制作,是手工拍打、鑲接而成,打好泥條后拍打出身筒,經過旋轉拍打,泥門會保持緊致,看起來顆粒密布。
半手工壺的制作因為需要借助模具搪出身筒,泥片貼在固定的外膜上會往外靠,并不是完全拍打成型的,這樣的壺內壁相對平整,泥門也因此相對更加松散。
這些專業術語還因區域不同而有些差異,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來源:文玩天下,圖來源:說茶網圖庫)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