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礦巖從礦石風化到顆粒狀,然后用石磨碾成帶有顆粒的粉末,加水煉成熟泥,制作紫砂壺。傳統的泥料加工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紫砂壺的透氣性。紫砂壺愛好者入門,最關注的想必是泥料和紫砂壺的做工了,下面就給大家談談這些方面的細節問題:
一、泥料
紫泥的色澤應紫里泛青、泛紅,紅泥應紅而不艷,本山綠泥應黃里發青。紫砂壺的表面不論偏紫、偏紅,養壺不久都應有油潤的感覺,而不是枯、乏,顯得沒有活力,像老人的皮膚一樣缺乏油性。泥好。一個外行人進入服裝店,很難一眼辨別出哪―種是純棉,哪一種是混紡的,專門做服裝的老板通過手摸、眼看,就大致分清純棉、混紡等質地。選壺也是一樣。
如果沒法去那些市場或博物館看看,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鑒別一下:
1、觀察壺的色澤
紫砂色彩豐富,除了基本泥色外,還有紅紫、褐紫、黛紫等不同色類,不是單一無變的艷色。真正的紫砂壺,不管何色,也不論深淺,都可以看見壺泥中有異色小顆粒,俗稱金砂顯現。這種顆粒即是砂。
2、驗手感看質感
真正的紫砂泥燒成的紫砂壺猶如豆沙一樣,再精細的紫砂看起來仍有半懸浮態的顆粒感,摸上去也不會太光滑,但也不會剌手。類紫砂的陶土摸起來有澀感,而摻了化學原料的則過于光滑。未調砂的泥料砂粒分布是不均勻的,比較自然和諧;調砂泥的砂粒生硬地 浮 在壺表,分布均勻有人為操縱感。
3、聽壺的聲音
紫砂與瓷器不同,不用專門上釉,燒結后表面就會自然形成有附著感的泥門漿體表皮,不漏水但透氣,聲音傳導沒有瓷器那么清脆,但也不悶,而類紫砂陶土聲音發悶。紫砂壺的玩家發明了一些辨別壺的方法比如,將滾開的水迅速倒入壺中,耳朵挨近壺口(要小心燙傷耳朵〕,這時如果隱約聽到壺中發出沙沙的吸水聲,這樣的壺大體泥料是沒有問題的。(前提是壺是干燥的)
二、做工
有經驗的壺友常從泥、形、工、款、功五個方面來衡量和判斷紫砂壺的品質;其中的高手還能從形、神、氣、態、韻等角度去說長道短。
下面就來講講紫砂壺的細節方面,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壺鈕。壺鈕的大小和形狀要便于拿捏。壺鈕氣孔與壺嘴口徑的比例要得當。
2、壺蓋。壺蓋的形狀(花貨和特殊壺型除外),要盡量選擇不易積垢、易于清潔、利于擦洗的式樣。座片邊緣和壺囗坨子的內、外邊緣,線條要鈍化為倒角或圓角,不致在輕微磕碰后形成缺口。
3、壺流。壺流尖、長、薄,則嬌嫩;壺流粗、短、厚,則堅實。流管內要干凈平滑。壺流根部的位置接近壺底,則水壓充足;接近壺口,則水壓欠缺,出湯時壺身傾角就得加大,致使從口蓋處溢水的可能隨之增加。
4、厚薄。壺的胎體厚度(薄胎壺除外),以0.3厘米左右為佳。既符合古樸雅拙的厚重感,又有足夠的強度抵御不可預計的意外磕碰。
5、出水孔。獨孔出湯攔不住碎茶;球孔難于清理;網孔較為適用,網孔各孔要分布均勻,網孔中心,應與壺流中心對齊,以免水流偏斜、泛花。網孔的孔徑以不小于0.3厘米為宜,不宜選取密而小者。過小過密,流速下降,動能減少,出水不爽。
6、壺底和內壁。推墻刮底要到位,表面要干凈平整,無殘留的泥點、泥塊。
7、泡茶倒水端壺時得無費力、不順手的感覺。這就考量師傅設計壺是否妥當,有沒有考慮到這一因素,手提握住壺把時是否舒適,太重容易累了手腕,一不謹慎,還可能摔了壺,得不償失。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