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莊建偉 老紫泥線圓壺
公元前16世紀~前221年(商周春秋戰國)太湖地區出現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
公元25~220年(東漢時期)宜興已燒造釉陶,出現南山窯(均山窯)。
公元220~589年(三國兩晉南北朝)宜興燒造青瓷,技藝日臻完善。
公元581~600年(隋開皇年間)宜興燒造白砂胎綠釉器。
公元618~907年(唐代)宜興開始使用匣缽燒制青瓷產品。
公元960~1279年(宋代)宜興開始燒造紫砂器。
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為皇室制作大龍缸。洪武后期,生產宜興均陶,歐(子明)窯問世。
公元1506~1521年(明正德年間)宜興紫砂供春壺面世。
公元1573~1620年(明萬歷年間)歐子明燒造的均釉陶器為世人所珍,稱 歐窯 。
圖為:林燕琴原礦底槽清純手工壺生茶壺
公元1651年(清順治八年)宜興湯渡窯戶林十萬為宮廷燒造御器 大龍缸。
公元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訂購各式宜興大缸,用以存放生鴉片膠。
公元1726~1732年(清雍正四至十年)宜興大缸制作由 卡把法 向 片子鑲接法 演變,工效提高一倍。
公元1729~1733年(清雍正七至十一年)宜興三次為宮廷內務府造辦處制造雙管瓜棱瓶、鰍耳乳足三足爐和霽青、霽紅陶缽等仿鈞產品。
公元1736~1820年(清乾隆、嘉慶年間)宜興葛明祥、葛源祥兄弟燒造的宜均陶器以釉彩豐富而著名,稱 葛窯 。
公元1796~1820年(嘉慶年間)荊溪縣知事陳曼生與紫砂名手楊彭年合作設計了18把紫砂壺,款式各異,制作精美。后人為了紀念這位關心民間工藝的官吏,便將這些紫砂壺取名為 曼生壺 。
公元1824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宜興各式大缸經上海 鮑鼎泰 陶器行遠銷東南亞各國。
公元1878年(清光緒四年)宜興紫砂匠金師恒應日本常滑鯉江高須的邀請,東渡日本傳藝,從學者有鯉江方壽、杉江壽門、伊奈長三人,金士恒被當地奉為陶業先師。
公元1875~1908年(清光緒年間)江蘇陶器大量出口東南亞、日本、墨西哥及南美各地。丁山白宕鮑、陳二氏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新加坡開辦 鼎生福 陶瓷店。
公元1910年(清宣統二年)高1米的均釉大缸獲南洋勸業會獎狀;均釉特大花盆獲南京工藝賽會金質獎章,該產品后被日本商人和田以重金購買收藏。
圖為:文革壺稀有天青泥純手工壺菊蕾壺
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宜興葛逸云與日本商人和田合資在大阪開設陶器店。
公元1915年(民國4年)9月2日, 葛德和 和 利永公司 生產的陶器在巴拿馬國際賽會上獲得頭等獎和二等獎。
公元1917年(民國6年)江蘇省實業廳投資宜興興辦永利、利永陶業股份公司。
公元1919年(民國8年)宜興潛洛窯戶張蘭舟試制成功汽燈用陶瓷三腳泥龍頭。北洋政府江蘇省公署派員到宜興視察陶業生產。
公元1921年(民國10年)利永陶器公司在蜀山開辦 利永陶工傳習所 ,并建30米龍窯1座。
公元1925年(民國14年)10月,葛定梅首次為蘇州寶恩寺燒制金黃色琉璃瓦。
公元1928年(民國17年)宜興陶工顧浩元、郭佩勛等人制成化工陶瓷面磚與管道。
公元1930年(民國19年)宜興紫砂陶瓷在比利時世界博覽會獲銀牌獎。
圖為:顧景舟大弟子 徐漢棠 手工大提梁壺
公元1931年(民國20年)江蘇宜興公立職業學校建立,設陶工科(1932年陶工科改為窯業科)。同時在江蘇省立陶器工廠舊址設立制陶工廠。
公元1932年(民國21年)宜興潛洛張蘭舟、張良金兄弟從美商 勒勃氏瓷器公司 引進技術圖紙,建成省內第一座倒焰窯。紫砂藝人朱可心的作品 云龍鼎 參加美國芝加哥國際博覽會,并獲得優秀獎。
公元1935年(民國24年)紫砂名手范大生的作品 鷹 參加倫敦博覽會獲得獎狀和獎章。均陶制品 蟠桃核筆洗 參加英國倫敦博覽會獲得獎狀和獎章。
公元1936年(民國25年)宜興龍窯多達76座,全年共燒4740窯,為宜興陶業歷史上鼎盛的一年。宜興潛洛窯戶崔鶴鳴與上海商人萬國安合股開辦省第一家低壓電瓷廠,定名 鶴鳴窯業廠 。均陶鷸蚌式筆洗在英國倫敦國際博覽會上展出,被譽為 名器名陶,天下無類 。
公元1937年(民國26年)11月30日,日軍侵入丁蜀鎮。兩年中有23座龍窯相繼被日軍強占改作碉堡或炮臺。
公元1946年(民國35年)宜興 高大昌 陶器工場場主高汝舟與上海建筑工程師董乃康利用當地白泥試制成衛生陶瓷坐便器及水箱等。宜興陶新廠生產的金星綠釉西班牙瓦30萬件銷往國外。
圖為:國家工藝美術師 許建平 手工半月壺
1950年3月22日,宜興縣人民銀行給當地陶業發放折實貸款大米1.5萬斤,幫助恢復生產。
1952年1月,宜興丁蜀鎮部分烈軍屬創辦釉水廠(后為宜興釉水廠)。2月,江蘇陶瓷行業第一個社會主義經濟組織 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建立。
1954年4月,宜興丁山464戶小窯戶組成陶業生產供銷合作社。
1955年9月,江蘇供銷社合作社宜興陶瓷批發站成立,推廣流水作業法。10月1日,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蜀山紫砂工場招考第一批有文化的青年26名學習紫砂陶技藝。12月,我國第一套均釉蟠龍。
1956年2月10日,宜興縣陶瓷公司成立。12月10日,宜興丁蜀鎮舉行陶業新工具操作表演示范,近萬人觀摩。
1957年2月10日,大新陶瓷廠工人侯士明、董連大兩人試制成功 五口耐酸壇 ,質量勝過進口貨,而且造價比進口貨降低4/5,這種專用于制藥工業耐酸壇,過去全靠國外進口,價格昂貴。7月22~28日,紫砂藝人任淦庭、朱可心、顧景舟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的接見。
1958年4月15日,宜興縣丁蜀鎮陶瓷技術研究所成立。
圖為:國家工藝美術師 尹秋霞 手工井欄壺
1959年10月,紫砂藝人任淦庭被評為工業特等勞動模范,參加全國群英大會。是年,南京博物院在丁蜀鎮均山西麓大公塘山谷附近,發現宜興古代青瓷窯址。經測定,陶瓷碎片與周墓墩中出土的西晉青瓷屬同一時代。是年,紫砂女工許慈媛制作的提梁竹節壺參加世界青年聯歡會的展覽。
1963年,宜興青瓷首次出口500件。
1966年1月中旬,宜興精陶廠的精陶產品和建筑陶瓷廠的琉璃瓦發運香港,參加 中國陶瓷器展覽會 。
1968年12月28日,著名紫砂刻畫裝飾藝人任淦庭因病逝世,享年78歲。
1972年,國家投資258萬元,在宜興黃龍山西側新建4號井甲泥礦。宜興瓷廠、紅星陶瓷廠(均陶工藝廠)分別制成大型木蓮花盆作為祝賀金日成60壽辰的國家禮品。
1974年5月,江蘇省陶瓷研究所制成 宜興花釉 。
1975年11月,南京大學歷史系蔣贊初帶領師生30余人,到宜興參與古窯址普查工作。
圖為:國家工藝美術師 陸益群 底槽清石瓢壺
1979年9月1日, 宜興陶瓷展覽 在北京故宮舉辦。是年,宜興東風陶瓷廠許建中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宜興紫砂工藝廠沈蘧華被全國婦聯命名為全國 三八 紅旗手。
1981年7月初,宜興紫砂工藝廠的29件(套)紫砂器運往加拿大,參加8月舉辦的 中國古代傳統技術展覽會 。10月,江蘇陶瓷藝術家小組宋伯胤、顧景舟、徐秀棠、高海庚一行四人應邀赴香港參加第六屆亞洲藝術節。
1982年2月上旬,著名畫家、安徽省國畫院副院長韓美林到宜興丁蜀傳藝并創作。
1983年1月1日,宜興陶瓷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占地面積28624.6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2617.71平方米,內設古陶、紫砂、均陶、精陶、青瓷、美彩陶、工業衛生陶、名人名作、新產品等9個展覽室。5月,宜興均陶2.26米高的石竹大花瓶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展出,并作為國家禮品饋贈當地政府。7月下旬, 宜興陶瓷展覽會 在日本橫濱開幕,展出紫砂、均陶、青瓷精品430件(套)。9月,宜興紫砂工藝廠 方圓牌紫砂茶具 獲國家金質獎。
1984年3月16日,宜興紫砂工藝師李昌鴻赴美國參加新奧爾良國際博覽會,這是紫砂藝人第一次參加國際博覽會。4月,宜興紫砂工藝廠 竹簡茶具 、 百壽瓶 榮獲民主德國萊比錫春季國際博覽會金質獎。是年,宜興陶業界知名人士華蔭棠將珍藏多年的紫砂古壺、清嘉慶年間名家楊鳳年制作的 風卷葵 和 竹段 各一把,獻給了宜興陶瓷陳列館。是年,丁蜀醫院中醫楊葆清將邵大亨制作的 掇球 獻給陶瓷陳列館。是年,9月中旬,宜興瓷廠特制3500件青瓷仿哥窯紋片釉花瓶,由共青團中央分贈來中國參加中日青年友好聯歡的日本青年。是年,宜興紫砂工藝廠顧紹培被授予省勞動模范稱號(翌年全國總工會授予 五 一勞動獎章 )。
1985年1月1日,宜興郵堂鄉西溪村發現距今約5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出土有陶片、陶鼎足、陶壺、陶罐等。1月18日,江蘇陶瓷精品682件(套)參加在香港舉辦的 中國陶瓷展覽 。3月中旬,科教片《紫砂陶》由文化部譯成英、法、俄、西班牙、葡萄牙等語言對外發行。5月1日,全國總工會授予紫砂助理工藝師顧紹培 五一勞動獎章 。
圖為:國家工藝美術師 顧育君 仿古壺
1986年12月,宜興陶瓷公司地質隊于丁蜀鎮青龍山發現一大型甲泥礦,其儲量約1300萬噸。
1987年1月20日,宜興紫砂工藝廠為國務院辦公廳定制特大紫砂百壽瓶,作為中南海紫光閣陳設品。5月,宜興選送紫砂40件、均陶20件、青瓷24件(套)供中南海紫光閣接見廳陳列用,國務院發給生產單位榮譽證書。
1988年1月28日,在江蘇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宜興紫砂廠工藝師譚泉海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2月25日,國家質量獎評定委員會授予宜興均陶工藝廠 均釉園林陶 銀牌獎。3月6日,宜興紫砂工藝廠助理工藝美術師顧紹培入選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山東省總工會合編的《職工自學成才辭典》。3月14日,中共江蘇省委授予紫砂工藝廠研究所副所長汪寅仙優秀黨員稱號。3月16日,宜興紫砂工藝廠為七屆全國人大和七屆政協會議趕制的一萬套刻有 全國七屆人大政協會議留念 字樣的 小水平茶具 ,由空軍某部運抵首都北京。4月2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被譽為 壺藝泰斗 的宜興紫砂工藝廠71歲著名工藝師顧景舟 工藝美術大師 稱號。5月7日,市委、市政府在丁蜀鎮舉辦首屆 中國宜興陶瓷藝術節 。參加這次陶藝節的中外來賓791人。中顧委委員江渭清和江蘇省副省長李授章為陶藝節剪彩。6月30日,由香港市政局主辦,香港雙魚藝瓷有限公司贊助的 當代宜興陶瓷陶藝展 在香港隆重開幕,展出500多件(套)紫砂精品,其中助理工藝師鮑仲梅用黃金鑲嵌的 三陰喜壺 開創了紫砂裝飾的新天地。9月9日,宜興陶瓷公司副經理田志芳、宜興紫砂工藝廠廠長唐伯年、助理工藝師謝曼倫、宜興均陶工藝廠廠長胡國榮及紫砂二廠范永良,赴美國參加中美合資天山有限公司在紐約和芝加哥兩大城市舉辦的 中國節 紫砂工藝陶瓷展覽。10月6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日中陶藝交流協會舉辦的中國宜興陶瓷藝術展在日本東京開幕,宜興市副市長林德意前往參加開幕式。1000多件優秀陶瓷藝術作品在展覽會上展出。展覽期間,工藝美術師汪寅仙、助理工藝美術師張紅華等現場表演紫砂藝陶的制作技術。11月1日,江蘇省授予宜興紫砂工藝廠工藝師汪寅仙 三八 紅旗手稱號。
圖為:國家工藝美術師 董俊峰 虛扁壺
1989年2月9日,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的紫砂茶具獲農業部1988年優質產品稱號。7月23日,宜興紫砂工藝廠的中高檔茶具、均陶工藝廠的均釉園林陳設陶、精陶廠的硬質精陶獲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金牌;宜興青瓷廠的青瓷獲銀牌。7月26日,季益順創作的《環食奇光》,張守智、劉建平合作的《夜之神》,徐維民創作的《燭的奉獻》,吳鳴、葛陶中創作的《日月星》在日本東京第二屆 美濃國際現代陶藝展評會 上獲入選獎。8月29日,宜興陶瓷陳列館高級紫砂工藝師呂堯臣,為第十一屆亞運會精心制作了一尊 熊貓壺 ,以獎勵本屆亞運會第一塊金牌獲得者,并專程將熊貓壺送往北京亞運會,在捐贈儀式上,張百發主任代表組委會,授予了呂堯臣 支持亞運 榮譽證書。9月24日,紫砂高級工藝師汪寅仙出席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
1990年2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省人大主任韓培信、無錫市委書記劉濟民等來宜興視察,并參觀了紫砂工藝廠、精陶廠和陶瓷陳列館。彭沖副委員長為宜興題詞: 宜興騰飛 ;為精陶廠題詞: 精湛工藝品質優,暢銷四海名揚五洲 ;為紫砂工藝廠題詞: 東方明珠,紫砂一絕 ;為《宜興報》復刊十周年題詞: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8月17日,省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探明宜興市丁蜀鎮北部的黃龍山山麓,以甲泥為主的陶土蘊藏量為1167萬噸,其中紫砂泥41萬噸。
1991年3月13日,紫砂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捐獻人民幣20萬元,創立顧景舟教育獎勵基金會;紫砂高級工藝師徐漢棠捐獻人民幣10萬元,創立徐漢棠兒童獎勵基金會。3月22日,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譚泉海雕刻、裝飾的《百帝圖》鼻煙壺自去年獲全國陶瓷展評一等獎后,日前在國際精品陶瓷展評中又獲一等獎。4月25日,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的茶葉、茶具和包裝設計評比中,宜興紫砂陶茶具獲得三項獎:紫砂二廠的 井欄茶具 獲一等獎, 一節竹段茶具 獲三等獎,市旅游工藝品廠的微型小壺獲二等獎。太華鄉乾元茶場的 陽羨雪芽 獲優質文化名茶獎。8月21日,宜興紫砂四廠殘疾青工夏淑君于12至14日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展能節上,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名殘疾人的激烈競爭中,奪得制陶金牌。并受到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的接見,今日載譽而歸。9月30日,宜興陶瓷陳列館陶瓷古作坊藝人邵九林、張裕福、陳品壽經過6個月的設計制作,特大紫砂壺 五福百壽壺今日在丁蜀鎮燒制成功,并發運南京 陶都精品展 中一展風姿。此壺呈紫色,高125公分,寬60公分,壺嘴、壺把之間長120公分,可容水200余公斤。
圖為:國家工藝美術師 王紅娟 大合菱壺
1992年3月22日,宜興大新陶瓷廠王永模、承念和制作的 鯊魚出海 和 老壽星 兩件根雕作品在第二屆全國名家根藝盆景迎春賽中獲金牌。11月7日,宜興紫砂工藝二廠高級工藝師徐漢棠、徐秀棠兄弟應臺灣民間民族文化基金會邀請,赴臺進行為期12天的紫砂文化藝術交流。
1993年3月由宜興錦達陶藝有限公司承制的展示宜興紫砂古樸風貌和東亞運動會特定標志圖案的 茄段壺 和 掇球壺 ,被東亞運嘉定縣柔道賽區選中,作為贈送8個國家和地區參賽選手和貴賓的禮品。6月20~24日,在南京舉行的江蘇省93科技專利博覽會上,宜興紫砂工藝廠的《紫砂泥繪裝飾壺》、《紫砂色泥塑形壺》獲金牌。
1994年5月4 7日,為期5天的全國第五屆陶瓷藝術設計創作評比在宜興揭曉,來自15個省市的1041件(套)作品參評,有106件獲獎。宜興參評452件(套),獲一等獎8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18個,占獲獎總數的40%。宜興陶瓷公司在江蘇省陶瓷獲獎的42個作品中占37個,并包攬8個一等獎,16個二等獎。5月5日,《宜興紫砂陶》特種郵票首發式在宜興紫砂工藝廠舉行。《宜興紫砂陶》特種郵票由王虎鳴設計,一套四枚,票面的4把茶壺分別為明代時大彬的三足圓壺、清初陳鳴遠的四足方壺、嘉道年間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壺和現代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的提壁壺。此套郵票由郵電部向全國及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圖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季益順 朱泥仿古手工壺
1995年11月,宜興紫砂工藝廠的汪寅仙、蔣蓉,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的呂堯臣,宜興長樂弘陶藝有限公司的徐秀棠被評定為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師。
1996年5月,丁蜀鎮東方陶瓷工藝廠創制的特大紫砂漢方壺壺壁僅厚2厘米,重280.25千克,高127.6厘米,寬162厘米,容量725升。經世界吉尼斯總部核實,為世界紫砂壺之最,將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1998年5月25日,由宜興市政府、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主辦,宜興陶瓷公司、宜興陶藝協會承辦的98中國宜興國際陶藝研討會暨中外陶藝界作品邀請展在宜興陶瓷博物館隆重舉行。是年,5月12日,宜興地區鮑志強、周尊嚴、吳鳴、蔣彥、許艷春等25位紫砂陶藝家向無錫市博物館捐贈了25件紫砂作品。是年,宜興陶瓷博物館高級工藝師吳培林制作的《荊溪十景》系列紫砂壺,在北京舉辦的98首屆國際民間工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1999年6月8日,經國務院港澳辦同意,中共中央外宣傳批準,宜興蜀古紫砂工藝廠創制的 迎澳門回歸祖國 紫砂工藝紀念品成為國家級禮品。
2000年4月20日,由宜興陶瓷博物館征樣、杭州卷煙廠發行的 宜興紫砂作品百圖 煙標上市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等地。12月,國家郵政局發行紫砂藝術品2001年賀年明信片一套6張,明信片圖案分別由蔣蓉的 湖塘清趣 壺、汪寅仙的 千禧 壺、呂堯臣的 大漠風情 壺、徐秀棠的陶塑 除三害 、譚泉海的陶刻 千壽 掛盤和徐漢棠的 古獸窺今 壺組成。
圖為:國家工藝美術師 莊建偉 降坡泥秦權壺
2001年5月30日 6月2日,2001年中國宜興國際陶藝研討會暨陶藝展在陶瓷博物館舉行。本屆陶研會和陶藝展由宜興市人民政府主辦,江蘇省陶藝專業委員會和美國中華陶藝學會承辦。500多位海內外來賓和記者出席開幕式,300多位陶藝工作者參加研討會和陶藝展,收到參展作品700件(套)、學術論文62篇,共有144件作品獲獎。10月,由上海鴻運齋和宜興醉陶居聯合創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及其兒子呂俊杰工藝師設計制作的 申奧成功壺 出窯。該壺呈獎杯造型,容量550毫升,用紫紅砂精制,壺體兩側分別鐫刻何振梁的題字 申奧成功 和薩馬蘭奇的簽名,壺肩浮雕奧運五環,壺蓋鈕是北京天壇造型。
2002年4月,在全國旅游交易會期間,宜興市葛盛陶莊青年陶藝家葛韜送評的紫砂陶板 江南民居 獲銀獎,市搭建的旅游展臺獲優勝獎。5月26日,宜興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紫砂作品選》個性化郵票舉行首發式,這是全國發行的首套以個人作品為內容的個性化郵票。
圖為:國家工藝美術師 陸建平 大石瓢壺
2003年8月,李昌鴻、鮑志強、何道洪、周桂珍被中國陶瓷行業協會評為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至此,宜興共有11人被評為國家級陶瓷藝術(工藝美術)大師。是年,10月,中國首次陶瓷產業發展論壇在陶都丁蜀鎮舉辦。
2004年7月22日,市陶瓷藝術版權保護中心成立。中心成立后將對現有中級職稱以上的陶藝工作者及其作品登記,打擊制假、販假現象,增強陶藝工作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保證陶藝市場健康有序發展。9月17日,由珠江電影制片公司、無錫市廣播電視局和宜興市政府、宜興方圓紫砂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大型電視藝術片《中國紫砂》在宜興開機。《中國紫砂》是全國首都全面、系統展示中國紫砂藝術的大型藝術。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