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品種占領市場,因一時定不好名稱,而統稱為 寅春壺 。傳器有 高瓜形壺 、 腹三線壺 、 半菊壺 、 六方抽角壺 、 鋪砂大瓢壺 、 側把梨形壺 、 倒把西施壺 等,用印有:橢圓印 寅春 、篆文印 王寅春制 、 甲戌五月湖東汾陽后人制,五十大全 等。
王寅春是多產作者,他的傳世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為生計而作的一般性商品壺,但他又沒有分清印記,所以在收藏其作品時,要注意分清精品與一般之間的檔次。
朱可心(1904-1986)
原名凱長,自取 可心 ,14歲拜汪生義為師,年輕時擅長花貨造型,仿制傳統產品獨到,其制 魚化龍 和新創的 一節竹段壺 為窯戶看好,聲譽日隆。
1931年,受聘于江蘇省宜興陶瓷職業學校窯業科任老師,兼實驗工場技師。次年精心創作了新品 云龍鼎 ,參加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并榮獲特級優獎。另一件 竹節鼎 ,構思奇特,配色巧妙,做工精細,竹節清晰有致,輪廓分明,蓋面竹葉處理成鏤空,便于焚香透氣。這件作品在上海蓬萊市場(豫園商場)展出時被宋慶齡以500英鎊定購,展后回國交貨,該鼎現保存在宋慶齡故居內。抗日戰爭期間和抗戰勝利后,他度日艱難,但工作仍兢兢業業,一絲不茍;一生創制了幾十種(套)近千件的紫砂器具, 云龍壺 、 竹段壺 、 松鼠葡萄壺 、 報春壺 、 翠蝶壺 、 三友壺 等為其杰作,成為長銷不衰的品種。20世紀50年初創作的 圓松竹梅壺 為南京博物院收朱可心報春壺藏。
1954年夏天,朱可心被選送到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民間美術工藝研究班學習,回來后擔任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監事。其作品 仿古竹提壺 、 松竹梅三友壺 、 一節竹段壺 ,曾參加出國展覽。作品 萬壽壺 曾先后送呈徐海東大將、毛澤東主席。 可心梨式壺 ,由周恩來總理作為國禮贈送日本國田中角榮首相。
朱可心是一位能緊跟時代步伐而不斷變化進取的藝人,后期作品多洋溢時代氣息,其壺藝風格渾厚淳樸,靜穆大方,善于從自然及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代表作有: 云龍壺 、 報春壺 、 彩蝶壺 等。他授徒有方,學生潘春芳、汪寅仙、許成權、吳震、曹婉芬、王小龍等皆為一時俊杰。
以上幾位藝人因在啟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定工作之前去世,故無大師榮譽稱號。
本文節選自《紫砂入門十講》,作者:徐秀棠,山谷,文字由說茶網錄入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