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甘泉論芳荼,荊南山樵余有情。
2018年6月24日,江蘇和信春季拍賣會上,顧景舟的玉露詩文套組茶具,又以1500萬元的高價成交。
顧景舟早年力作,玉露詩文套組是顧景舟青年時期的力作,整壺方中有圓,色澤紫潤,隱隱錚具古意。
一套五件,一壺四杯,是原配原作,壺與杯設計精雅巧妙。
入眼雍容大度,壺身為主體,蓋、嘴、把、鈕都見剛見柔,君臣相配。
雖然是方器,但仍然給人以珠圓玉潤的感覺,觸感綿潤的享受。
整器造型取材于青銅簋。簋,是古代中國用于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流行于商朝至東周時期,是中國青銅時代標志性青銅器具之一。
自創、自制、自刻
從設計到制作,再到篆刻,皆由景舟先生一手親作。
壺身正面鐫 玉露 ,下署 陽羨荊南樵子書并鐫于蜀麓陶齋 。
玉露 出自李商隱的《辛未七夕》詩: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原指牛郎織女七夕相會,引申含義為短暫、美好的事物。
背面刻 花氣接云煙,煮茗草堂前。階下獨行鶴,避煙飛上天 ,落款 景洲 。
杯上銘刻 飲之清心 歲次癸未仲秋之月 ,落款 陽羨陶齋主人刻 ,可知是1943年秋季。
時年景舟先生28歲,由上海返鄉已一年半光景。經過在上海三年的磨練,技術和藝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時年正值戰亂,顧景舟為躲避戰火而返鄉,以孤鶴比喻自己,表達了自己此刻的志向追慕,正是以壺言志的絕作。
風輕云淡,花氣氤氳,草堂前,雅士煮茶,壺里茶煙裊裊升起,臺階下一孤鶴,隨煙起舞,正自由地飛向云端。這真是人世間短暫、轉瞬即逝的美妙場景??!
絕世佳品
一方頂三圓 ,是陶瓷業內的共識。方型圓角比直來直去的更煩難,雨露詩文茶具更是大圓角的處理,制作難度更高。
這套茶具在顧景舟先生的傳器中,極為少見。完全稱得上是技藝高超、書法雋秀、可斟可酌、悅目賞心的經典之作。
在特殊的時代,技藝高超的青年制壺家以壺言志,當時的他或許也不會想到若干年后自己能成為一代紫砂大師,鶴鳴于天。
玉露詩文壺堪稱絕世之佳品。(來源:紫砂壺鑒賞與收藏秘籍)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