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的保利秋季拍賣會上,陳鳴遠的烏泥束腰壺以989萬元的高價成交。
關于烏泥,網上的說法大致可分為兩派:
1、烏泥就是黑泥,市面上的黑泥都是加氧化錳調出來的。
2、捂灰后的壺就是烏泥壺。(這條尤其可笑)
實際上烏泥是確實存在的,它既不是黑泥,也不是施加了捂灰工藝。
說烏泥不存在的,要么是自己不懂卻好為人師,要么就是存心欺騙。
烏泥屬泥質粉砂巖,一般產于紫泥泥層上部,從大類上來看,屬于紫泥的范疇。
因原礦外觀色澤有時呈現烏黑色而得名。
黃龍山四號井、五號井,洑東村的原鳳凰山甲泥礦和原東山礦等都出產烏泥。
熟泥比較細膩,耐火度極高。因此以前大多是用來制作坩蝸、模具等高溫耐熱容器,或者用來制壺花盆等。
用來制做紫砂壺的精品烏泥產量稀少,1300℃以上才能燒結,呈現灰色,聲音響亮。1350℃,呈現淡灰黃色,聲音清脆。
如果有人拿著黑色的紫砂壺,尤其是很黑很黑的,和你說這是烏泥壺,別相信!肯定是假的。
尤其是說是老壺的,更不要相信,即使是傳器也不會超脫烏泥的本質,變成黑色。
上文中說到,有錯誤的觀點認為烏泥就是黑泥,市面上所謂的黑泥都是調配出來的。
其實,原礦黑泥也是確實存在的,這里就不贅述了。(作者:砂海墨韻,來源:紫砂壺文化)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