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走點彎路,買一把好壺,應該是很多壺友的肺腑之聲了。
如今,紫砂市場魚龍混雜,紫砂知識也五花八門,買壺很容易陷入一些誤區。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紫砂界一些常見的誤區,或許可以讓你少交玩壺學費。
認知誤區
誤區1:紫砂壺是中老年人才用的。
正確觀點:喝茶分年齡嗎?自然老少皆宜,喜歡就喝咯。
紫砂壺泡茶也是個人喜好,自然不是中老年的專屬,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紫砂圈。
誤區2:紫砂泥跟常見的泥巴一樣。
▲紫砂壺原料
正確觀點:紫砂壺原料屬于夾層礦石,經過碾磨加工練制陳腐成為可以制作紫砂壺泥料。
誤區3:紫砂壺是用機器流水線生產的。
正確觀點:不管是全手工、半手工紫砂壺,都需要手工制作,目前還沒有可以完全脫離人工直接生產紫砂壺的機器。
誤區4:過去的老壺比現在的新壺好。
正確觀點:現留存的老壺很多都是一些大路貨、粗貨,出自名家之手的很少。
雖然個別的老壺泥料比較好,但往往品相較差,缺乏藝術感。
除非名人名作,絕大部分老壺,在制作工藝和審美藝術上都比不上一把制作精良的新壺。
誤區5:過去紫砂壺不會做假,做假都是改革開放以后才有的事情。
正確觀點:工藝品做假自古就有,紫砂壺也是,明清時期,就有不少利用類似泥料、逼真仿刻的印章,模仿大師名壺的 高仿壺 。
1986年從清代墓葬中出土的一把紫砂壺,壺底中部刻陰文楷書 大彬 二字。
此壺就是清代藝人的贗品,與明代時大彬的真品相比, 大彬 在起筆收筆處運刀不夠利索,略顯滯軟。
選購誤區
誤區6:制作紫砂壺,紫泥是最好的原料。
正確觀點:紫砂泥料分為紫泥、紅泥和本山綠泥三大類,細分后又有許多品種。
每個泥料品種各有優缺點,泥性各有千秋,沒辦法比較。
要根據泥料特性,選擇泥料品種,而原礦質量的好壞決定了所選品種的質量。
誤區7:紫砂壺蓋取下,倒扣桌面上,壺嘴、壺口、壺把三點在同一水平上就是好壺。
正確觀點:這是淘寶商家宣傳的噱頭,只有西施這類壺型才可以做到。
三點能不能水平跟壺嘴壺把的高度有關,跟壺好不好沒有直接關系,有些鉆牛角尖的甚至用直尺測量,實在不可取。
誤區8:壺嘴、壺口流涎,就不是好壺。
正確觀點:壺嘴、壺口流涎與壺型、個人的使用習慣有關,有的壺型做的再好天生就會流水。
如水平的石瓢,壺嘴就會稍有流涎,再如倒茶時壺身傾斜90度,口蓋也會流水。
不要因為一丁點的流涎而否定壺的價值。
誤區9:蓋密無縫才是好壺。
正確觀點:壺蓋與壺口要是一點間隙都沒有,只要有一丁點的茶葉擋在壺口,壺蓋就合不上了,會不會好用呢?
誤區10:淋水上壺,干得快的就是好料。
正確觀點:淋壺是否干得快與泥質的粗細、壺的形狀,甚至淋壺水溫、周圍環境都有關系。
養壺誤區
誤區11:紫砂壺一定要用好等級的茶葉泡養,才能養得漂亮。
正確觀點:兩者沒有必然關系,壺養得好壞只與此壺泥料等級、使用時長、使用頻率有關系。
誤區12:紫砂壺開壺時要加老豆腐和甘蔗。
正確觀點:開壺完全就是賣壺商家搞出來的噱頭。
只要入手的紫砂壺是真貨,清水洗凈,熱水沖開澆淋干凈就可以使用了。
誤區13:剩下的茶水和茶葉留在壺里有助于壺的養成。
正確觀點:茶水在久置后會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銹。
其中含有鎘、鉛、汞等有害物質,附著在茶具內壁上,長期飲用含有茶垢的茶水會影響身體健康。
誤區14:時常用手把玩摩挲能讓紫砂壺包漿更快。
正確觀點:有人將紫砂壺的表面由人手之污穢所產生的亮光稱為 包漿 ,這簡直荒謬至極。把玩之前,一定要把手洗凈,否則,膩滓斑斕、油光閃爍的壺只會糟蹋了茶葉。
以上紫砂常見誤區,你遇到過嗎?如果你是一直在走彎路的老壺友,不妨在文后留言,把你的經驗教訓告訴新手朋友。(來源:紫砂壺鑒賞與收藏秘籍)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