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由含有豐富芳香物質的云南大葉種制成,適合于長期存放,在這個過程中香氣物質會不斷散失,當低沸點易散逸的香氣物質散失殆盡時,就會顯現出本來被掩蓋而不明顯的另一種香型。所以,一片新茶餅略帶的青氣,能在合理的存放過程中漸漸轉為純正清香,進而轉化為花香、果香、蜜糖香、梅子香、杏仁香、木香等等不一,而最終同歸為純粹陳香。
對于茶葉香氣的研究開始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20世紀20年代,荷蘭化學家RomburghP.V從2.5噸發酵茶葉中分離和鑒定了 、 -乙烯醇和水楊酸甲酯。到了30年代,日本的S.Takei和R.Yamamot分離鑒定出茶中30種主要成分。由于當時技術落后,對香氣的研究開展非常困難,每次試驗都需要耗費成噸的茶葉來抽提香氣,即便如此,當時的茶葉科學家仍然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了60年代,氣象色譜技術的發展則徹底打開了局面,科學家通過努力漸漸解開了香氣之謎。
科學研究已呈現了香氣的秘密,本文將應用這些科學成果來系統地梳理普洱茶的各種香氣類型,以品飲經驗結合實驗資料,先描述該香氣類型的嗅覺感受,然后從加工中過程探討其形成原因,并涉及分子層面的簡單介紹。
需要注意的是,某種香型一般不會單獨出現,往往一種茶會具有多重香型特征,這也是普洱茶通過細微品飲值得好好玩味的特色。另外同樣的香氣物質在不同的濃度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香型特征。(來源:網絡綜合,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