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在一次盛況空前的茶葉拍賣會上,一盒清代的茶膏竟然拍出天價。那么,茶膏究竟是什么來頭,為什么被人譽為 可以喝的古董 與 普洱茶中的 勞斯萊斯 ?
茶膏是可以喝的古董
茶膏是祖輩傳下來的寶貝,是 可以喝的古董 。在古代,茶膏為什么會成為貢品?
茶俠 林榮坤一提起茶膏,便神采奕奕。他說:普洱茶膏為中國獨有,其始于南唐、成于宋、興于清、盛于當代。
什么是茶膏?
茶膏是普洱茶五種形態 磚、餅、團、沱、膏 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 速溶茶 。
普洱茶膏是將茶葉經過加工與發酵后,采用特殊方式將喬木大葉種茶葉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再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而成。
如何做茶膏?
熬制茶膏,殊為不易。比如,50公斤茶,要加入150公斤水,熬到只剩下50公斤重時,還要加入各種珍貴的藥材和輔料。最后,當茶膏大功告成時,剩下來的不過幾公斤而已。
茶膏自誕生伊始,便成為皇家獨享的御品,堪稱中華茶文化的一朵奇葩。
茶膏典故
陸羽是茶膏的第一個發現者,在他的專著《茶經》中有這樣的記載: 出膏者光,含膏者皺 、 油膏其面 。
陸羽在《茶經》中多次提到 膏 字。
據吳任臣《十國春秋》記載,早在南唐閩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貢品茶膏進獻。
清代時,云南土司在借鑒唐宋制作餅茶工藝的基礎上,創出大鍋熬茶、制膏的方式,將 蒸 升級為 煮 。大鍋熬膏屬于普洱茶膏發展的第一階段,只能定性為土制(土方法),它與后來皇宮 御制 的茶膏有很大差別。
清代乾隆年間,由于大鍋熬制的茶膏難以出 精品 ,于是改為皇宮內的御茶房 御制 。由于借鑒了宋代 小榨去水 ,大榨出膏 的手法,其制作工藝已類似于我們現在通常采用的低溫提取、低溫干燥。這樣做出來的茶膏,才會呈現出盡善盡美的品質。
雍正年間,茶膏成為皇帝欽點的貢品,也因此成為皇權的象征。
茶膏,是可以喝的古董!
觀茶膏記
茶生長于高山丘陵之間,遠離市囂污染,合成日月光華,吸納光中63種微量物質,經發酵萃取,五光十色,燦爛晶瑩,乃微量元素放射之物性;浮沉散發,左旋右轉,乃陰陽之調和;光華炯璨氤氳飛騰,乃五行之契合,亦人體營養元素之營運,故可去疾化痰,祛病解厄,是茶中至寶,養生圣品,是為之記。(作者:荼荼,來源:云南普洱茶,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