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發酵使茶葉提前轉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轉化空間,渥堆發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內含物還未完全轉化,香氣尚待提升以及韻化出其他氣味,堆味、雜味需散去,燥火味要減輕,滋味需達到醇厚等等,這都需要時間去醞釀,這都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
因此結合實踐而言,四個維度決定了熟茶的轉化時間。
等級嫩度
等級、嫩度高,一般也就意味著內含物豐富,轉化空間大,轉化所需要的時間更長,這類似于渥堆發酵中嫩芽的發酵周期遠大于梗、黃片,熟茶陳化同樣遵循這樣的原理,一級緊壓茶陳化年限可達20年以上,但是黃片磚這種類型10-15年滿打滿算都算高的了。
發酵程度
發酵偏重,重發酵的熟茶適合現喝,有一定的轉化年限,但是由于重發,內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轉化空間小,比如7581磚,重發酵,3-5年即可出陳香,10以內品質就達到了巔峰狀態,10年后內質衰減。
發的輕,保留的內含物多,轉化空間大,甚至可以人為延長熟茶的轉化時間,市場上一度出現了大量的特別輕發酵熟茶,主打收藏,不過這就又有點跑偏了。
倉儲環境
廣東地區高溫高濕,熟茶在這樣的的環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長,濕熱作用明顯,后轉化速度明顯而劇烈,相比昆明區域,陳化速度超出50%-100%,廣州存三年,相當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長時間,比起北方地區那種溫度低、還干燥的區域尤甚,廣州一年就可超過北方三年多。
壓制緊實度
壓的緊,后轉化過程中與溫度、微生物、空氣的接觸面小,甚至厭氧發酵,當然發酵緩慢;相反壓的泡松一點,孔隙大,磚餅沱的透氣性好,與微生物、空氣充分接觸,后轉化速度就快。如鐵餅這類產品,陳化時間可以長達30-40年,一般泡餅則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屬于哪一類,對號入座,綜合考慮這四個要素,即可大致判斷其可轉化年限。
而當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轉化時,年份與好壞,一般來講,是標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兩個指標。來源:來普茶,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