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聞香識女人,也說美麗女子的靈魂有香氣??梢姡闼N含的意味,美好而高貴。自屈原在《離騷》中以香草美人譬喻高潔人品與忠直臣僚之后。香,從此便賦予了特殊含義。人類對香的運用,早在上古時代便開始了。人類發現了自然界各種令人舒暢的味道,聞之身心愉悅,于是認為天上的神靈應該也是喜歡這些味道的,因此在祭祀之時,供奉各種香草。香,最初作為娛神的功用,代表人類表達對神的敬仰與虔誠。此后,人類也在其他重大儀式以及日常生活中,開始佩戴香草,并發展香文化。幾千年下來,香文化亦如茶文化一般,生出許多支脈,同樣成為擁有系統體系并博大精深的一門生活藝術?,F今隨著茶文化乃至傳統文化的復興,香道也在復興的路上。
然而本篇所談論的香,非香草香料之香,卻是特殊的茶香。在茶的審評中,香氣是一項重要的指標。那么,茶的種類如此繁多,茶之香,究竟可以歸納為多少種?真實的情況是,每一款茶,皆有其自身獨具之香,縱使與別樣茶有類似之處,卻總會有屬于自己的特質。正如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每一款茶,因其所蘊含的內質不同,必然在外觀和內容上,都會區別于其他茶。從香氣的表現來講,肯定也沒有百分之百一樣的茶香。但若是這樣細分,則會把這事變得極為復雜。如果不做研究,僅僅只作為一種知識來了解,以便幫助我們分別茶的種類和茶的優劣,則可以將茶香大概分為九大類型:甜香、毫香、栗香、清香、花香、果香、松煙香、火香、陳香。
甜香,通常包含兩種情況:其一,多見于火功足的高檔茶,比如高級武夷巖茶,聞之除了火香之外,漸漸就能聞出甜香,入口明顯覺得甜;其二,紅茶普遍都有甜香,品飲過紅茶之后的杯底,大多帶有濃厚蜜糖的香味。
毫香,顧名思義,產生于多毫嫩芽制成的茶。多見于名優綠茶、白茶和高檔紅茶,臺灣的東方美人茶,也有明顯毫香。尤其白茶中的白毫銀針,毫香最為明顯。
栗香,有兩種:一種是嫩栗香。多見于春季用福鼎種或無錫大毫茶的鮮葉所制成的細嫩綠茶;另一種是板栗香,仿佛熟板栗的甜香。多見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處的高檔綠茶。如用福鼎種鮮葉加工的高檔綠茶大多具有板栗香。
清香,清純而悅鼻。多見于在殺青后經快速干燥的高檔烘青或半烘半炒型綠茶。
花香,包括玫瑰香、桂花香、蘭花香、茉莉香等等?;ㄏ阍诰G茶、紅茶、烏龍茶中表現最為明顯。尤其鳳凰單叢中,表達出花香的品種就難以準確計數。還有些花香是因為窨提的工藝所產生的,比如茉莉花香、桂花香等。這是在制作再加工茶時,由相應花朵傳遞給茶的香。
果香,此類香也非常豐富,有橘香、水蜜桃香、桂圓香等。橘香多見于發酵程度較輕的夏季紅碎茶;水蜜桃香,多見于廣東鳳凰單叢、閩北武夷巖茶、臺灣紅茶等高檔茶葉;桂圓香,多見于制作工藝良好的茯茶或用松煙熏過的紅茶。
松煙香,指茶葉含有松脂燃燒的香氣。多見于福建的小種紅茶,也就是日常所說的 正山小種 ,還有湖南安化的黑毛茶,初制時用松針燃燒煙熏,使茶葉吸附其特殊的香味。
火香,有足火香和高火香。足火香為茶葉香氣中稍帶焦糖香,常見于干燥溫度較高的制品,比如在輝炒工序中采用較高鍋溫炒出的糙米色龍井茶。高火香似炒黃豆的香氣,為黃大茶的典型香氣。另外武夷巖茶也有典型火香,不過武夷巖茶的火香屬于焦糖香。
陳香,茶葉陳化后產生的香氣。是普洱茶、廣西六堡茶、茯磚茶等黑茶的典型香氣。但其他茶類若出現陳香,則表示茶不好。
除了這些香氣的特征之外,要看一款茶是否優質,還得看香氣的高低、純異、持久性等內容。通常會用一些形容詞來定義:濃郁、馥郁、持久、高長、高純、高郁、高銳,這些詞都是褒義詞,證明茶的品質尚好。濃郁指香氣高銳,濃烈持久,見于福建、廣西的高檔茉莉花茶,一級滇紅。馥郁,香氣芬芳濃郁,多見于高窨次,下花量多的花茶或烏龍茶。持久,指香氣充沛,保持時間長,冷聞的時候還有余香。高長,香高持久,多見于表達高檔茶的香氣。高純,香氣充沛而純凈,多見于紅茶的香氣審評。高郁,香氣高銳而濃郁。多用于表達高檔茶的香氣,但很少用于花茶。高銳,香高撲鼻,有銳利感覺。多用于表達高檔茶的香氣。
此外,如純正,純和這類詞語,通常用來表述茶香既無明顯突出優點,也無明顯缺點,屬于中檔茶的香氣評語。
還有許多詞匯,屬于貶義形容詞,得到這樣評價的茶,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問題,進不了名優之列,甚至都不能稱為合格的茶葉。這類詞有:香貧,指香氣低弱;香浮,香氣輕薄,浮于表面,一嗅即逝;香短,保持時間短,很快消失;鈍熟,香氣、滋味熟悶,缺乏爽口感;滯鈍,香氣、滋味缺乏鮮爽感;陳氣,香氣、滋味不夠新鮮;陳悶,香氣不新鮮;陳霉氣味,霉變的味道;陳熟,香氣、滋味不新鮮,葉底失去光澤;青氣,帶有青草或鮮葉的氣味;焦味,炒制過程中火溫過高所致;煙熏味,除小種紅茶等特殊工藝的茶之外,其他茶不應有煙熏味;平薄,香氣低弱或滋味淡薄,品質平庸,多見于質地瘦薄的茶葉;水悶氣味,常見于用雨水葉或揉捻葉悶堆而不及時干燥的茶制品;辛辣,茶葉香氣、滋味刺激性強,似有灼燒感,常見于夏秋季的低檔紅、綠茶。還有銅臭味、鐵腥味、機器油味、竹油氣味、油墨氣味、麻袋氣味、煙味、煙焦氣味、塑料味、酸餿氣味、樟腦氣味、木炭氣味、石灰氣味、異味、串味等等。這些都是審評中對于不良品質的茶經常使用的詞語。
了解茶的香氣大類,以及褒義、貶義評價語,方便我們在習茶過程中,習慣這套標準術語,并能夠自如使用,更好地掌握茶的知識。
優質茶香,層次豐富,自有其迷人之處。好茶的香氣,具有穿透力,這樣的茶湯和香氣入了我們的身體,則身心懼受其滋養。因此,聞香識茶,是需要努力掌握的基本功!
參考書目:《中國茶葉大辭典》陳宗懋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