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如今市場上很多普洱茶存在一個現象,新出品的普洱茶,試泡之后,質量尚可,但存放幾年后,質量卻越來越差,茶湯變得水薄味苦,存在形存質次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料、工藝都有可能對其產生影響。
普洱茶在經過了特殊工藝加工后,直至包裝的完成,實際上并沒有完成最終的產品塑造,尚需一個陳化的過程。之所以需要陳化,是因為普洱茶是發酵的產物,相對普洱茶生茶而言,其前期所有工序都是為發酵做準備的,而真正的發酵,是在陳化過程中產生的,因此也有人將陳化階段稱為自然發酵(或后發酵)階段。
以茶多酚為例,發酵前,茶多酚含量很高,發酵后茶多酚指標則迅速衰減。這種發酵沒有因茶多酚的衰減而使普洱茶走向霉變,而是將其大量的酚類物質在微生物及酶類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茶葉內含物質的降解與轉化,并導致大量具備營養價值的衍生物的出現。
以品茗的角度而論,普洱茶是越陳越香,陳化是使茶葉中強烈的成分,如多酚類等進行氧化作用,去掉不能被我們的感官所接受的,強烈苦澀野性,轉化成為溫順活潑的柔和。
當一款現在不好喝的茶與一款現在好喝的茶,在相同條件下陳化,可能五十年后,現在不好喝的茶比現在好喝的茶陳化效果要好。但只能在五十年陳化效果這個節骨點上這么認為,在三十年陳期,二十年陳期未必會扭轉。因為陳化效果中最大容易發生轉變的那些因素 香氣,苦澀度 都是隨時間緩慢轉化的。條件大體相當的茶,在漫長陳化途中,你快我慢的次序總在變化。
說到底,品飲普洱茶核心價值,是它與其它茶類所不具備的韻味和陳香體感、豐富與愉快滋味、以及變化莫測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