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 昔歸 ,大約茶圈是無人不知的,畢竟 班章 做了王,這可是要和 冰島 爭后的主。但若提起 忙麓山 ,大家似乎一下又真有些忙碌了。
忙什么呢?大約是忙于在 昔歸 與 忙麓山 之間劃出一個符號,有人畫的是等號,有人畫的是約等號,有人畫的是大于或者小于符號,當然,畫問號的人也不少。
忙麓山,臨滄大雪山向東延伸靠近瀾滄江的一部分,背靠昔歸山,頭頂大雪山,腳踩瀾滄江,山腳的渡口又叫作昔歸渡口(原嘎里古渡),因這地理位置之間的糾糾纏纏,曾經的忙麓茶有三:一就是 忙麓茶 ,二是 昔歸茶 ,三為 嘎里古茶 ,如果我沒理解錯,這里的意思是,昔歸茶是忙麓茶的一種。
但據《緬寧縣志》記述: 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 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 。 蠻鹿 就是 忙麓 ,除此之外,大致還有蠻綠、忙六、忙鹿幾種寫法, 錫規 就是 昔歸 。按照這里,應該又是說,忙麓山與昔歸分別是邦東大葉種的兩個優質茶區,是并列關系。
而在《臨滄縣志》中則有對忙麓茶的高度贊美: 較名貴的初制青茶是忙六茶和曉光山茶,忙六茶產于邦東忙六山,茶水的濃度高,清澈,經久耐泡,飲后爽回味。 也一度有忙麓茶在古代是貢茶的傳說。那是否又代表十年風水輪流轉,昔日忙麓占盡春光,今日輪到昔歸風頭無兩了?
還有一種聲音說,在1970年前,忙麓不屬于昔歸,昔歸是邦東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屬于邦東鄉邦東村委會昔歸自然村。1970年實行集村運動,忙麓山上的村民陸續搬到昔歸村居住,忙麓山正式歸屬昔歸村轄區,忙麓山所產之茶也謂昔歸茶。這是在告訴我,忙麓茶就是昔歸茶嗎?
以及一些茶人宣稱的 忙麓山古茶園335畝所產之茶才是純正的昔歸 !或者 昔歸茶中,忙麓為最 等等的言論,似乎都在往等號方向發展。
拋開這些地域歸屬與名稱演變的爭論,那從本身的口感上來說,忙麓和昔歸,究竟是有著屬性上的區別,還是僅僅只是一個品種中最佳的層次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