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紫砂壺在茶湯的沖泡下,在自己悉心的養護下,變得溫潤有光澤,這其中的樂趣和成就感,只有玩壺之人才能明白。
不管是價值幾何的壺,當您拿到手要使用之前都要開壺。
經過開壺的紫砂壺,可以疏通氣孔,除壺內的泥味、窯味,使壺養成后呈現更完美的包漿效果。
現在隨便上網搜搜,開壺的方法五花八門,尤其是煮壺一說,不光有單煮壺的,還有加蘋果煮的、加豆腐煮的、加甘蔗煮的
知道的是在開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做什么創新菜式。
很多壺友詢問要如何開壺,小韻都建議大家不要煮壺,因為真的沒必要還傷壺。
為什么不要煮壺
01.麻煩
開壺本不用這么復雜,紫砂壺放鍋里煮容易沾染油污。鍋子經常使用的話,即使是認真清洗也難免沾染油污。
而如果為了煮壺而專門買個新鍋子的話也沒有必要。
02.容易驚裂
煮壺時紫砂壺必然是放在鍋底的,而紫砂與鍋底接觸的部分必然是溫度比其余部分要高。這樣局部溫度不平衡,容易造成驚裂。
紫砂壺驚裂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壺身部分溫差不平衡,也就是膨脹系數差異過大。
03.加東西煮毀壺
把豆腐和紫砂壺一起放在清水里煮開后,再煮半小時是常見的加東西煮壺版本。還有類似的版本,無非就是把豆腐換成甘蔗、蘋果、荸薺等。
此類方法認為豆腐可以去紫砂壺的火氣,將茶壺殘余的物質分解,留下食物的清香。
清甜的水果,能讓茶壺得到天然糖分的滋潤,日后泡養易得完美包漿。
但實際上卻是很可笑的,經過千度窯溫后,還能有什么殘余成分呢?
這樣煮出來的壺可能看起來確實是潤了,但這完全是因為食物里的糖分、淀粉等堵住了紫砂壺的氣孔。這個原理其實直接在水里加白砂糖也一樣。
總而言之,開壺其實沒這么復雜,加水煮壺并不可取,在水里加料更是在毀壺,正確的開壺方法其實很簡單。(來源:茶文化知識,圖來源:說茶網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