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壺友剛開始接觸紫砂壺的時候,有這樣的疑問: 紫砂壺里為什么要調砂呢?純的不好嗎?調了砂他還是是不真正的紫砂?
也有人認為泥中調砂,是以次充好和偷工減料,相信很多剛接觸壺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想法,其實都是誤解。
什么是調砂?
泥是肉,砂是骨 ,行家說紫砂泥中有 骨 。
這個 骨 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顆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 砂 。所謂調砂就是:就是在練生泥時加入了一定比例或粗或細的熟(或半熟)砂粒。(注:熟砂粒,燒過的紫砂泥,不含化工原料)。
異色調砂因調入的顆粒和基泥色澤、質性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色澤效果。
若調入顆粒質性較硬時,燒成后器表顆粒凸現,呈粗梨皮狀:當調入顆粒質性較軟時,燒成后器表會產生細微的凹點狀。
顆粒質性越軟,凹點就越明顯,形成一種猶如桔皮狀的肌理效果。
調砂有什么好處?
調砂應該是非常古老的工藝,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開始學會燒制陶器時就知道要摻入一定比例的砂子,因為砂在燒制的過程中是不收縮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
同樣的,紫砂各泥料的收縮率高低不齊.為了便于成型減少收縮率,高成活率。
在紫砂泥料中是必添一定量的粗砂或細砂的。當然泥料和所調之砂必須均勻得當,燒成后壺面感官才能飽滿均勻.壺表質感也強烈。
1、增強泡養效果
石英含量高的礦料,氣孔結構好,泡養效果就好。將石英含量高的礦料調配進普通泥料中,可提高坯體的石英含量,增強坯體開放性氣孔的比重。
2、降低制作難度
砂,可增強泥料的可塑性。泥料太細則粘手,太粗則制坯困難,調入合適的砂可方便制坯。
例如制作小紅泥的熟砂,添加進小紅泥生料中,可對坯體起 脊 性作用,使之 堅骨 ,降低制作難度。
3、調整燒結溫度
燒結溫度既制約呈色也制約透氣性,特定溫度只能呈現特定顏色,達到特定透氣性。但呈色和透氣又是矛盾的。
砂,在燒制時不收縮,可提高成品率,可增強透氣性,還可提高成品滋潤感,調控色澤。
5、制造特意效果
砂調配 后,因配料燒成收縮率不盡相同,成品會產生特殊肌理,賞心悅目。
總的來說,紫砂調砂工藝的區別只是相同或不同質地的泥料調配砂子的比例差異而已,但卻使得紫砂呈現出不同質感。
所以紫砂調砂工藝在紫砂制作史上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在成形工藝和效果上也非常突出,與眾不同。(來源:紫砂壺收藏,圖片來源:說茶網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