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 做工越花哨,價值越高
紫砂壺為后人稱譽,正因為其特殊的材質,與文人審美中 文質合一 的理想十分契合,達到了 璞玉渾金 的境界,即天然美質、未加修飾。這種古樸自然但又美煥其內、強調文質彬彬的和諧境界,是紫砂極為普遍的審美理念。
而很多人玩壺,特別喜歡顏色花哨、造型復雜的紫砂壺,或者壺身刻滿了字畫,認為這樣的壺更具藝術感和附加值,其實是一種誤區。
誤區二: 先看底款后買壺
紫砂壺的款識,指的是紫砂壺在燒制過程中,制壺人壺上鐫刻或鈐印的文字、符號、圖案,它是鑒定其年代及制作者姓名的重要佐證,也是古玩界和拍賣行對壺估價的重要依據,代表著紫砂壺的工藝水平。
鑒于部分壺友過分看重底款并且缺乏專業的鑒定知識,間接培育了紫砂壺的作偽市場。
誤區三: 職稱、證書高于一切
買壺時需要鄭重考量的應該是泥料、造型、做工,作者職稱、證書只是供購買者參考,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
真正好的作品,形、神、氣、韻自有其非凡之處。許多有涵養有實力的高手,隱于民間,不求浮名,出手即是不俗。
誤區四: 年代越老越好
許多人以為紫砂越老越值錢,事實上,衡量一把壺收藏價值的高低關鍵在于藝術性,而非年代。如果泥料或者做功不行,即便年代久遠,其藝術價值也要大打折扣。
而且由于太多人追捧老壺,給 作舊老壺 創造了機會,例如將新壺反復放入紅茶湯中燒煮,除去新器光澤,儼然有老壺風貌。(來源:瑰寶文化,圖來源:說茶網圖庫)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