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壺是最據盛名的一種茶具。紫砂茶壺是一種陶器,不是瓷器,紫砂茶壺是素有 陶都 江蘇宜興(古稱陽羨)的特產。紫砂壺以其獨特的實用功能和卓絕的工藝水平,贏得了 世間茶具稱為首 的美譽,為歷代品茗愛好者所推崇,自古贊語甚多。蘇軾曾經謫居宜興,尤愛用紫砂壺泡茶,并有詞句: 銅腥缺澀不宜泉,愛此蒼然深且寬。 據傳他設計了一種 提攀式紫砂壺 ,被稱為 東坡壺 。
關于紫砂陶,民間有許多傳說:古時候,某日有一異僧路過宜興鼎蜀的山村,連呼 賣富貴土 ,數日不已。村民以為癡人,不予理睬。后異僧引幾位好事的村民到山腳的洞穴邊說: 富貴在此中,可自就之。 言罷即離去。于是,半信半疑的村民在洞中掘之,果然挖出大量五彩繽紛的泥土。后來,村民們便以這些泥土燒制成紫砂陶器行銷中外。
又傳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后,謝絕封賞,偕西施乘舟過太湖,遷徙到宜興鼎山的山村隱居,后見當地泥土斑斕,富于粘性,適宜制陶,便設坊建窯做起制陶的營生,故后人有稱范蠡為 陶朱公 的。這個傳說有宜興鼎蜀鎮的蠡墅(相傳范蠡當年隱居的村子)、蠡河和施蕩橋(傳為西施當年泛舟蕩槳之處)為證,且有晉宋紫砂陶精品可考,似乎較為可信。以此算來,紫砂壺應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紫砂陶的原料叫紫砂泥,當地人稱之為 富貴土 。紫砂泥分朱砂泥、紫泥和團山泥三種,燒制時溫度稍有高低,產品就會呈現出紫銅、葵黃、墨綠、鐵青、棕黑、朱砂黃、海棠紅等各種顏色。
紫砂茶壺因其表里不施釉彩,透氣性佳,故以紫砂壺泡茶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三伏天隔夜不餿。更奇妙的是,嗜茶者往往執紫砂茶壺手撫懷抱,經長期摩挲的壺身越發光潤古雅,泡出來的茶味也愈加馥郁純正,甚至僅僅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會散發出淡淡的茶香。有些老茶客就是喜歡壺中的茶垢之味,新壺還要在茶水中煮上許久讓它充分: 如味 。
用紫砂茶壺泡紅茶,茶色深釅而味濃醇;若沏綠茶,則茶色碧翠而味清純。但紫砂壺表面不施釉,材質具有細微的透氣性和吸附力,茶香容易被壺體吸收。所以同一把紫砂壺一般不宜沖泡不同種類的茶等,以免串味破壞了茶湯的純正。
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大體上可以分自然物體造型、幾何形態造型和筋紋器形造型三大類。自然物體造型取材于自然界中瓜果花木、蟲魚鳥獸等物體形象,融自然之形和藝術之魂于一體,如常見的竹節壺、梅花壺、勁松壺、三友壺、松樹葡萄壺等。幾何形態造型是從圓形、方形、六角形等基本形態演變而成的,線條簡單、秀麗,富有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如漢云壺、集玉壺、掇球壺、井欄壺等都是馳名中外的名壺。筋紋器形造型,講究上下、左右對襯,用立體線條把壺體分成若干部分,給人以簡潔、清逸、含蓄的美感。紫砂壺裝飾獨特,藝人往往以刀做筆,在壺身上雕刻花鳥、山水、金石、書法,使茶壺成為集文學、書畫、雕塑、金石、造型諸藝于一體的藝術品。(來源:網絡,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