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趙汝珍《古玩指南》有云:宜興壺產自江蘇之宜興 質為陶而非瓷,成品種類甚多,凡用具應有盡有,不過以壺最為著名耳。
宜興壺 ,今稱 紫砂壺 ,常使人誤以為其壺都是紫色,然而實非如此。故撰此文,試講一下紫砂壺各種顏色的成因與來源。
原礦
紫砂又名 五色土 或 富貴土 ,就已說明了其顏色絕不只有紫色。
此別稱源自一則趣聞:
清代吳騫《陽羨名陶錄》:相傳壺土所出,有異僧經行村落,日呼曰: 賣富貴土! 因引村叟指山中產土之穴。及去發之,果備五色,燦若披錦。
而早在紫砂壺興起的明代,就不同產地,顏色的紫砂礦石就已有了相對詳實的記載:
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中記載:嫩泥,出趙莊山 石黃泥,出趙莊山 天青泥,出蠡墅 老泥,出團山。
除此之外,《陽羨茗壺系》中,還記錄了不同產地的不同泥料,及其在燒造后的顏色變化。
由此可見,紫砂壺能有如此多的顏色,與上天造物神奇,孕育出五色的紫砂礦石是分不開的。
化學成分
與古人相比,生于當下的我們可利用科學技術,更好的分析各類紫砂泥料的化學成分,以更好的探究紫砂壺各種顏色的來源。
經過研究,發現不同歷史時期的制壺名家所用的泥料之化學成分確實有所不同。
例如根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發布在權威著作《中國陶瓷史》中的 紫砂器的化學組成 一表中:清代晚期紫砂的氧化硅比例,要明顯高于清代早期與中期的紫砂。
所以說,不同泥料中不同的化學成分是導致紫砂壺顏色斑斕多姿的根本原因,而對紫砂化學成分的研究,也將有益于紫砂制作,鑒定與收藏。
工藝
當然,紫砂壺的顏色除了受礦石中含有的不同的化學成分影響外,各式工藝也可以對紫砂壺的顏色產生影響。
根據《陽羨茗壺系》記載:時大彬,號少山,或陶土,或雜硇砂土,諸款具足,諸土色亦具足。
大名鼎鼎的時大彬,應是通過現今所謂 拼配 , 調砂 等工藝來改變紫砂壺外觀的第一人。
而拼配等工藝形成的泥料,搭配著不同的燒造環境,極大的豐富了紫砂壺的顏色。
比如在《古玩指南》中,介紹 供春壺 之顏色時,只有 其傳世者栗色,暗然如古金錢
而到了介紹時大彬的徒弟徐友泉的壺時,則記有 泥色有海棠紅,朱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黃,閃色,梨皮諸名
除去這些傳統工藝之外,一些 化工工藝 也對紫砂壺的顏色產生了影響。
根據徐秀棠《中國紫砂》一書的記載:現在化工技術,在基泥里加配不同的化工著色劑,其發色效果也不同,能生成諸多泥色來,如古銅色,墨綠泥色等。
由此可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工藝也在影響著紫砂壺的顏色。
后記
所以說,認為 紫砂壺 只有紫色絕對是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但是,亦只有不斷精進,了解紫砂不同顏色的來源及其收藏價值,才能更好的避免上當受騙。
飲茶用具,自是雅致事物,而若真論講究,茶具中又以紫砂居首。(來源:文玩保真,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