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為焐灰?
紫砂泥主要的著色元素是鐵,比如紫泥和朱泥,燒成后成紫色或紅色。焐灰的作用則是將紫紅色變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鐵元素在不同狀態下呈色不同的原理,在第一次燒成是有氧氣氛中進行鐵元素和氧充分反應變成氧化鐵(Fe2O3),呈現紫、紅色,而在焐灰則是缺氧狀態下(還原氣氛)燒成,鐵元素在缺氧狀態下,在木炭粉(元素C)發生反應碳元素(C)結合了氧化鐵(Fe2O3)中的氧離子,變成二氧化碳逸出,而氧化鐵(Fe2O3)也被還原成氧化亞鐵(FEO),氧化亞鐵呈黑色,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黑色。
綜上所述,焐灰的原理就是泥料中主要的著色元素氧化鐵在缺氧的環境中和木炭粉發生反應,被還原成了氧化亞鐵,所以焐灰沒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鐵元素改變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顏色變化。
2、紫砂泥到底是什么?
制作紫砂壺的原料是產自宜興的一種特有的陶土,形成于2-4億年前。
紫砂泥是夾生在陶土礦中隨著陶土一起被挖掘的,其原生態與常見的膠泥、黃土不同,雜生在深埋于巖石層的天然礦石之中,成片狀結構,被稱為泥中泥、巖中巖。因為紫砂泥雜生在礦石中,所以需要被分燒、加工才能作為制陶的原料使用。在很早的時候,紫砂泥很可能作為雜質被丟掉,或者混雜在其它陶土中被用來制作粗陶,直到明代萬歷年間,紫砂泥才正式被分離出來。
組成紫砂泥的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鐵礦,這些礦物組成屬于黏土、石英、云母系。經過加工的紫砂泥熟土中含有較高的鐵量與石英砂,可塑性非常好。干燥后收縮率小于8%:燒成范圍大,主要含有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錳、氧化鉀等化學成分。它所含有的這些化學成分合理的配比和組成,使得紫砂泥先天就具有了制壺的優良性能。燒成后的紫砂壺質地成細砂粒狀,表面很光滑。
3、紫砂壺的工藝體系是什么?
自明代至今,紫砂壺的發展歷史傳承有序,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藝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材料體系:
明代,時大彬等制壺大家已經懂得處理紫砂泥的獨特方法,采集泥料、篩選、練泥,每一步都非常精細,對各種紫砂泥土的調配、燒成溫度及各種細微變化和呈色都有完整系統的總結,為后人提供了科學的制壺經驗。
制作體系:
紫砂壺誕生于粗陶之中,運用獨特的拍打成形和鑲接成型的方法制作而成。大約在明代中晚期,制作紫砂壺的工具已經十分完備,與現代工具基本一樣,同時完善了手工藝中的拍打、拋光以及啄壺嘴、把等工藝。
燒成體系:
紫砂壺最早是與粗陶混燒,后來為了不沾雜質,發明了采用匣缽裝燒之法。現在對于紫砂壺的燒制,完全能夠掌握窯內溫度的高低,以及窯內燒成氣氛的控制。因此各種紫砂泥質的茶壺在燒成后均能呈現出有最佳狀態。
4、誰率先制成了紫砂壺檔坯模型?
近代制壺名家王寅春率先制成了紫砂壺檔坯還模型,進行了工藝史上的重大革新。
王寅春,祖籍鎮江,曾拜金阿壽為師學藝。1920年,他定居上袁村,自產自銷紫砂壺。他制作的水平壺做工精巧,坯體極薄,出水流暢,于是迅速在紫砂行業內聲名鵲起。
王寅春的作品線條清晰,在傳統器型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個性鮮明,精湛的制作技藝被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在制作方器和筋囊貨方面有相當高的水平,筋囊器口蓋都能調換方向,嚴密合縫。他的代表作有亞明方壺、園條壺、六方菱花壺、六方抽腳壺、梅花周盤壺等。
王寅春也擅長制作光素器及雜件類,在每件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他的代表作品還有群花提梁壺、紅串蓋壺、倒把西施等。他是一位敬業而又非常勤奮的紫砂藝人,也曾做過一些仿古高檔茶壺,如掇球壺、矮蛋包壺、仿古壺等
紫砂壺史上的竹貨高手是指誰?
紫砂壺史上的竹貨高手是指民國時期的紫砂藝人馮桂林。他是從范大生、程壽珍,學徒滿師后,在眾多同窗中脫穎而出,先后在往裕泰、利永等陶器公司制壺。他受聘于不同的公司的印章也不同。熟知的 金鼎商標 印記及 立信 印章是在吳德盛時期,馮桂林能于俗中出新,最善于以竹入壺,竹貨作品名盛一時,他的作品有竹根壺、四竹段、五竹壺等。
四方竹段壺具是其成名作。壺身為方中帶圓的半段竹筒,壺把在竹段中出枝,附生小枝及竹葉,壺蓋也貼有小竹及竹葉,另外配有四小杯及碟,杯內施白釉。每只杯所貼竹葉方向不同,竹葉竹節竹枝處處都有鮮竹的神韻。
馮桂林的傳世作品還有 福壽蟠桃壺 、 龍頭玉環壺 笠壺 ,以及觀音、佛像、三角蛤蟆等雕塑作品。
5、紫砂壺史上父子 大生 指的是哪兩位?
紫砂壺史上父子 大生 指的是范大生和范生大。
范生大,宜興人,紫砂壺制壺名家,他所作的四方隱角竹頂壺,做工十分精細,壺身還有陳少亭書刻 掃雪開松徑,疏泉過竹林 。
范大生,范生大之子,紫砂名家范鼎甫的徒弟。他所制作的紫砂壺風格渾厚,比如他的六瓣合菱壺,壺身上中下三組的如意菱花,菱紋交錯,蓋可轉換匹配,技藝精巧,筋紋渾樸圓潤。再如, 梅花樹樁壺 ,嘴、紐均以屈曲的枝干構成,上有浮雕梅花,壺中間開裂的樹皮用仿真的手法制作而成,蒼老的枝干,綻放的梅花,別有一番生機和情趣。
范生大與其子范大生同用一個印款 大生 ,而且范大生的兒子也沿用 大生 印款,三代人均用大生印款數十年,故留下不少的 大生 作品。
6、清末最重要的紫砂藝人是誰?
黃玉麟,蜀山人,13歲時師從邵湘甫學習制陶,壺藝高超,善于制作掇球壺、供春壺、魚化龍壺等。他是清末最重要的紫砂藝人,被譽為直追明末大家的紫砂藝人。
《宜興縣志》載,其所制之壺, 瑩潔圓湛,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喜制假山,得畫家皴法,重巒疊嶂秒若天成。。。大富收藏,玉麟得觀彝鼎及古陶器,藝日進,名亦益高,晚年,每制一壺必精心構思,積日月而成。
他在制壺的藝術生涯中,吸收了傳統青銅藝術和古陶器藝術的營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紫砂方斗壺。
7、 壺家妙手 之三大為何人?
壺家妙手 之三大是指時大彬、李仲芳、徐有泉。李仲芳、徐有泉為時大彬的弟子。
李仲芳:
李仲芳是制壺高手李茂林的兒子,他尤其喜歡文巧艷麗的風格,雖然師從時大彬,但因為性格所致,最終還是以文巧成名。這也說明了紫砂藝人個人性格對紫砂藝術的影響。
徐有泉:
徐有泉是時大彬發現的奇才,極富制作紫砂壺的天賦,又開創精神,制壺很精細。他并非出自制陶世家,小時候喜歡玩泥塑。時大彬見到他捏塑的牛活靈活現的,就決定收他為徒,認為他將來肯定能青出于藍勝于藍。徐有泉有超出一般人的敏感細膩,并沒有完全按照時大彬老師的風格去創作。他在制作紫砂壺時,強調泥色和創作新式樣,調配出海棠紅、朱砂紫、閃色、梨皮、沉香、冷金光等泥色,制作了各色仿古器,光貨中見塑性,個性特點十分明顯。
8、什么是新壺作舊?
在宜興紫砂壺收藏界,很多人喜歡收藏老壺、舊壺,作假者就看中了收藏者們的這種心理,將新紫砂壺作舊后冒充舊壺、老壺出售,從中牟取暴利。新壺作舊是指將新的紫砂壺經過處理,使之看起來像舊壺一樣,然后賣出 老壺 的價格。無論是哪一種將新壺做舊的方法,只要用心鑒別,都能識破。
燒煮法:
新壺作舊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燒煮法,即將新壺放進濃紅茶湯中燒煮,經過一定時間后取出來晾干,然后再煮,如此反復幾次,就會將新壺上的光澤除掉,壺的表面變得灰澀默然,看上去像出土的老壺一樣。
埋新壺:
這種作舊方法是將新壺直接埋到地下,使新壺自然褪去表面的光澤。
擦拭鞋油:
除上述做法之外,作假者還不斷 發明 出來新方法。比如現在流行在新壺上擦拭相同顏色的鞋油,掩蓋新壺的光澤。
調汁涂抹:
用濃茶汁、食用油、食醋、醬油、糖等調和成汁,涂抹在新壺的表面,掩蓋新壺的光澤。
9、 門道壺 是指什么?
一件制作好的宜興紫砂壺,要經歷紫砂行業內各種規則的考驗,外行人很難分辨清楚。門道壺有如下幾種:
店號壺:
清末至民國時期,宜興的制陶業開始繁榮起來,各地的紫砂壺商人紛紛在江蘇、山東、安徽等地開設紫砂壺專營店,故出現了店號壺。曾經繁盛一時的店號壺主要有吳德盛、陳鼎和陶器廠等。
燒制店號壺所用的泥料、燒制方法,以及工藝手法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而且價格低、實用性強,所以非常適合收藏。
藝徒學藝仿制品:
每個藝徒學藝時,都會臨摹師傅的作品。這些作品經過師傅的休整之后,一般也會被當做師傅的作品出售,其實它只是藝徒學藝的仿制品。
藝人仿制品:
在紫砂壺行業內有名氣的紫砂藝人,有時會仿制前代名家的傳世佳作,宣傳自己的技藝水平。比如在傳世紫砂壺中常常會見到 大彬仿供春式 、 石仿古 等內容的作品。但這些仿制品都注明了仿制者的信息,因此不能被看做偽品。
名家仿制品:
紫砂名家模仿的傳世器作品被稱為名家仿制品。雖然是名家仿制品,但由于仿者本人水平很高,有些作品的水平甚至還超過原作,所以一般不被視為偽品。
家族產品:
家族產品主要表現為師傅用徒弟的作品署名,兒子的作品用父親的印章,這在紫砂壺界是很特殊的一種現象。比如明代紫砂藝人李茂林、李忠芳父子,他們都是紫砂名家,同時李忠芳又是時大彬的徒弟。李忠芳制壺技藝非常高,時大彬經常拿來署上自己的款識。
代工壺:
代工壺是一種與作偽不同德署名方式。有些制壺名家聲名顯赫,很多人訂購他的作品,以至于自己難于應付,于是就讓自己的徒弟或是師兄弟來制壺,然后署上自己名款,交付訂購此壺的買家。這種壺可視作 半作偽 ,是非常有必要進行鑒定區別的。
10、紫砂壺段泥吐黑原因
段泥吐黑 主要是指質地疏松 段泥 壺泡養以后表面因為吸附黑色素。一般質地堅密的泥料,做功到位,燒結度合適。就不會出現此類問題。
造成段泥吐黑主要原因是,燒結度不夠;形成因素主要是選礦不好泥料致密度差,結構疏松等原因。(來源:紫砂圈,圖來源:說茶網圖庫)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