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問過這樣的問題:多緊的普洱茶餅合適?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松緊適度,那究竟什么樣的茶餅松緊適度的好呢?我們從茶餅的由來說起。
茶餅也就是緊壓茶,緊壓茶的由來是由古人按量分散壓成形,容易存放,運輸,后來發現對茶的后期陳化有很好的幫助,事實證明緊壓茶對陳化和保留香氣能達到一個比較實當的臨界點。普洱茶的制作工藝本身就保留了茶內的活性適合長存,所以普洱茶緊壓茶的好處被古人了解之后慢慢成了普洱茶的成了特點,一直保留至今,茶餅,磚以及坨茶也就相繼而生。
茶餅的形成工藝主要有兩種,傳統手工石磨壓餅和工廠機壓茶,大體工序是稱茶,蒸茶,石墨壓制(機器定型)干燥等程序,細節不多講。傳統手工石磨壓餅,餅面都比較松,容易撬,且撬后能保證條索整齊少斷枝。高檔茶手工制的比較多。代表為老的易武系,以及現在大最的精制布朗系。工廠機壓茶較為緊實,大多在壓茶前會把毛茶原料切斷,代表為大益。早期機器設備制造原因,餅較緊實統屬無法精確制造模具,代表為下關鐵餅,從前蘇聯引進模具,壓出的茶餅是目前已知最緊實的餅。
餅面過于緊實,不利于茶葉的快速陳化,陳化的較慢,內部空氣流動性差。同時水份不容易進與出,如果剛壓好的茶干燥度不夠,很容易內部發霉而外部不覺,這種現象在一些工藝茶餅中最是常見。
如果餅面過松空氣流通性好,容易產生抖邊現象,條索過于松散容易損壞,在存放過程中還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濕倉環境水份容易輕松透進茶餅中間導至霉變形成;一是倉儲太干,茶餅水分流失過快,反而不利于后發酵。
因此,壓制茶餅不能一昧地強調機器或手工的優越性,過松過緊都不好。
傳統手工石磨壓餅,干餅茶對餅面用力按壓時,不會感覺內有間隙感,不會有茶響聲,是最佳的餅形!(來源:普洱茶吧,圖片來源:說茶網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