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就有 武無第二 之說。第一的分量,是非常之重的。大多數人從來都只記得第一是誰。
同樣地,一旦說起布朗山,大多數人們第一反應都是 班章。至于班盆 絕大多數非普洱老饕的反應便是:那是啥?是山寨的班章嗎?
班章班盆,一字之差,在圈外人看起來就是山寨,但這的確就是班盆的尷尬所在。哪怕在業界也有一些人戲稱其為 班章的最佳山寨替身 。班盆究竟為何會受此 委屈 ?這一切,都要先從它們的地理位置說起。
1、地理接壤,它們是條件相當的鄰居
簡單來說,班盆與班章是鄰居。
普洱茶風味的形成與產區山形、地貌、河流分布密切相關,南開河發源于班盆,南卡河發源于班章,兩條河都與布朗山有關,而且兩條河流最終匯合為一條河流--南開河,所以也有人將南開河作為賀開和布朗的地理分界線。
班盆老寨(也叫邦盆老寨,均為音譯詞),位于云南西雙版納勐海縣與布朗山鄉交接地帶,在行政劃分上,班盆老寨屬勐混賀開村委會,卻與賀開古茶園各在一個山頭,兩山遙遙相望。它反而與布朗山老班章茶山緊緊相連,距老班章寨僅2公里左右。
這里海拔1760米,光照雨水充足,土壤為黃棕壤,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森林遮蔭適中,茶樹長勢旺盛。
班盆古樹茶的樹干粗壯,葉片油亮有光澤,茶樹長勢十分旺盛,而且茶樹上很多寄生植物,茶葉內質豐富。班盆古樹茶的樹齡少則一兩百年以上,多則四五百年以上。
由此可見,班盆茶園海拔、氣候、土壤、生態環境和茶樹樹齡與老班章十分相似,只是平均海拔僅比老班章低100米左右。
2、口感迷惑,相似卻又不似的氣韻
班盆被 誤解 的一點,還在于口感上的部分相似。
班盆古茶園與老班章古茶園相連,使得班盆普洱茶滋味與老班章普洱茶滋味很相似,且 布朗味 風格特征明顯。
但班盆還與賀開古茶園相連,這也使得班盆茶滋味口感上,同樣具有一部分賀開茶的風格特點,可以說是同時集合了布朗茶和賀開茶的特點:
班盆茶葉有著高山生態的山林香味,茶葉香氣以花香果香為主,香氣飽滿純正無異味,掛杯持久香韻優雅,且茶湯滋味濃醇飽滿,與班章確有幾分相似。
如果一定要細究的話,它們的相似與區別都在優點里:
班盆茶的茶氣顯著,雖然沒有老班章來得霸氣,但也較為強勁;
老班章香氣沉穩,香型介于蘭花香和花蜜香之間,班盆香氣純高,香氣近似果香;
班盆和老班章湯質滋味都較為厚重飽滿,氣韻上老班章山野氣韻更勝一籌,班盆則喉韻清涼悠長;老班章回甘生津速度更為迅猛,班盆稍弱但其回甘持久悠長。
再看葉底,班盆茶葉底肥厚,嫩度也好,葉形和老班章的葉形幾乎完全一樣。
所以,不是對這兩者很熟悉的老茶客,真的很容易認錯......
3、認命當 山寨 ?他改變了班盆的命運
最后,導致班盆 被山寨 的原因,還在于二者的價格。
近年二者的價格差距大概在數倍乃至近十倍之間。巨大的價格差距,加上兩者擁有部分相似點,使得不良的市場逐利者用班盆冒充班章,才引發 山寨 的議論。
然而,班盆終究只能擁有 被山寨 的命運嗎?對此,綽號 深山茶人 的中吉號創始人楊世華不這么看。
我個人認為,班盆也是好茶,有其獨特的口感風味,大家都去追班章,只是人們認識班盆太遲了些。 楊世華如此說道。 隨著普洱市場的發展,班盆也會成為更多愛茶人追逐的對象。
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見解,因為打造了普洱完整產業鏈典范企業的楊世華,同時在班盆與班章都擁有著茶園基地,并延續多年,其產品也早已自成體系。他與中吉號對班章和班盆的茶有自己的理解,兩座山,可單獨成為風景。
作為與老班章比鄰而居的茶山,由于班章名聲太響,班盆原來實在只能算是伴君之侍。不過近幾年來,隨著中吉號的大力運作,喜歡老班盆茶葉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
人們總是會隨著時間更理性地去多一些選擇,班章還是那個王者班章,而現在的班盆早已經不是早些年的班盆了。(來源:茶語網,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