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條茶不是某類樹種,它不是先天基因決定的,而是后天人為帶來的。是一種特殊的采摘方式造就了藤條。
采藤條的茶葉,使用“留采法”。就是每年春茶采摘時,只保留每根枝條尖端發出的兩個新芽和芽頭下面的兩片嫩葉,其他側枝所有芽和新葉全部手工采凈。等到新枝條下一輪發芽,再同樣處理,一直持續。
藤條茶的原理是什么?
在陳宗懋《中國茶業大辭典》里介紹了此種采養方式叫“留頂養標”。說到這里,需要給大家科普一個概念,叫做“頂端優勢”。
所謂的“頂端優勢”,是指頂芽生長對側芽萌發和側枝生長有抑制作用。頂芽的分生組織較為活躍,能獲得較多的營養物質,當它生長最強時,向下的側芽生長依次減弱。只有當頂芽受到機械損傷或被采去后,側芽才能迅速生長。
而藤條茶的采養方式就是發揮茶葉的“頂端優勢”的一種做法,能促進茶樹長高,但分枝極少,每批大部分新梢接近成熟時開采,采摘批次少,采下的新梢較為肥壯。
沒有“留頂”的錯誤采摘方法,被稱為“光頭”藤條茶。
哪里會有藤條茶?
藤條茶早在清代就已出現,并在清末民國在瀾滄江中游兩岸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
所以,藤條茶區大都位于清末民國新興茶園,主要分布在瀾滄江中游兩岸,在雙江、永德、臨翔、景谷、鎮沅、景東、瀾滄等地還保留大面積藤條老茶園,代表區域有:普洱茶區景谷縣小景谷鄉、鎮沅縣太和鄉、臨滄茶區勐庫東半山壩糯、邦東鄉昔歸以及永德縣。
到了老茶園受追捧的最近十年,這種傳統采養方式不但在藤條茶產區復興,還廣泛傳播到一些以前從不或者很少采用藤條茶采養法的茶區。
藤條茶葉底多出現“馬蹄”,是因為采摘連根抹去,為了防止藤條生多余枝杈。
藤條茶有什么好?
藤條茶采摘非常方便,枝條留最頂端不采,其他全部采摘,粗老葉子直接采下丟在茶地里當肥料,要大概15天左右之后才會再次采摘。
藤條茶能保證茶樹的頂端優勢,抑制茶樹開花結果,促進茶樹營養生長,促進茶樹發芽。這種采養方式非常適合云南的古茶樹,能延遲茶樹衰老,延長茶樹的成熟期,防止茶樹過早進入衰亡期,并提高產量。
(責任編輯: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