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變遷,一茬一茬的茶披著它們的或簡或繁的外衣,也披著一個個文化符號,向我們演示著普洱茶發展的歷史脈絡。那些古老的包裝有的時候成了人們辨定一款老茶的重要依據之一。
而隨著普洱茶產業越來越強勁的發展,普洱茶的包裝設計制作也成為一個新興的熱點。在云南的茶葉市場走一圈你會看到五花八門的包裝。各種茶罐茶盒的制造材料早已不再是單一的棉紙筍殼;有稀有金屬材料制作的,有紅木精雕細刻的,有用竹皮竹條編織的,還有用民間手工紙打造的……同時,小包裝的比重也迅速擴大,特別是袋泡茶和各種方便包裝的茶葉,國內小包裝茶到20世紀90年代的銷售約占全國茶樹茶銷售量的1/3。另一方面,包裝用材料日新月異,更換極快。包裝材料工業的發展,不僅為茶葉包裝提供了優良的材料,還推動了新的包裝方法的發展。林林總總的包裝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總而言之包裝是皮,茶才是內里的核。比昂貴比豪華不是最終目的,比品位、比文化才是這件外衣的點睛之筆!
行家理論:茶葉包裝考功力
董佩蕓從事包裝印刷業多年,談起包裝來頭頭是道。她說:茶葉消費市場日益擴大,多元化的包裝應運而生。茶在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記錄,由于這種悠長的歷史,讓茶比別的飲料增加了歷史感,茶包裝的設計也比其他商品要多些體味的過程。同時,茶葉包裝設計有著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保鮮技術是關鍵 茶葉雖是干燥食品,它的貯藏性能比鮮活商品好得多,但它也是一種易變性的食品,貯藏方法稍有不當,就會在很短的時期內失去風味。不論采用何種包裝材料,都必須具備防潮、絕氣、遮光的作用。
防潮 茶葉中的含水量不宜超過5%,長期保存時以3%為最佳。否則茶葉中的抗壞血素容易分解,茶葉的色、香、味等都會發生變化,尤其在較高的溫度下,變質的速度更會加快。所以包裝尤其要注意進行防潮處理。
防氧化 茶葉包裝中的氧含量必須控制在1%以下,氧氣過多將會導致茶葉中某些成分氧化變質。例如,抗壞血素容易氧化變成為脫氧抗壞血酸,并進一步與氨基酸結合發生色素反應,使茶葉味道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