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族的飲茶習俗,在云南過去的歲月里,人們喝茶均與火塘有關,客人到了山寨,主人就要請到火塘邊招待,早、中、晚都要烤茶喝。
烤茶,云南人都親切地稱呼為“罐罐茶”,也有叫做“百抖茶”或“小罐茶”。彝族罐罐茶是云南楚雄彝族自制州獨特的傳統茶俗,也是云南老百姓的一種頗具當地特色的飲茶方式。老年人特別喜飲瓦罐烤茶。
燒制罐罐茶時,先將土罐內水氣烤干,然后放入茶葉,然后邊烘烤邊輕輕抖動,直至茶葉顏 色變黃,發出焦香氣味時,再將其倒入杯內,用沸水沖泡飲用。
注意的要領是,茶葉如烤不到火候,就透不出特有的焦香,但如烘烤時間過長,則會導致茶葉焦糊而失去茶味.這就要求茶烤至恰到好處不停的在小瓦罐里翻轉、抖動而使茶葉受熱均勻,待茶烤出香氣后,即沖沸水入罐(不滿罐),這時罐內發出"嚓嚓"聲,茶湯化作茶沫、茶泡罩在罐口上下漲落,如此反復沖入沸水三、五次,至茶湯不溢出罐口為限,這茶香四溢的"罐罐茶"就大功告成。
罐罐茶色澤深紅,味道濃香,講究的就是色的濃釅和味的苦澀,勝于泡茶,所以罐罐茶喝起來濃香可口,茶汁十分濃烈,喝起來有勁,喝多了還會"醉人",初次喝口感又苦又澀,罐罐茶飲后可提神醒腦,據說益于消化,增強食欲,同時還起到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清心明目等功效。
罐罐茶每次傾入茶杯中的茶湯不多,每次只斟淺淺半杯,飲茶時,不能大口大口地喝,多彩的茶湯色調、富于變化的裊裊熱氣,喝一口,惟覺香氣溢口。
罐罐茶的功夫在于一個"抖"字。抖是罐罐茶的關鍵。要注意的是,抖時罐始終不離火苗,且要不緊不慢地抖,以讓茶葉在罐中受熱均勻,既不焦,也不糊,這樣制作出的罐罐茶才能剔其澀苦味,而入口香氣四溢,舒心爽口。
據說在罐罐茶中滴入幾滴白酒,可治風寒感冒,如加些焦糊的大米又可治痢疾,添上少許經火燒過的食鹽,又可成為止瀉、醫治頭痛的良方,放入姜絲或姜片,又能治療流感。
云南少數名族的罐罐茶演化出來的鹽巴茶、糊米茶、蜂蜜茶、核桃蜂蜜茶、生姜紅糖茶等,有的具有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