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雖然歷史悠久,但現代普洱茶市場完全可以說是一個新興市場,現代普洱茶也可以說是新興茶類。一方面是普洱茶加工工藝與過去相比變化較大,選料更是完全不同,熟茶的出現更是擴大了普洱茶的概念。尤其是上世紀初幾十年的戰亂以及后來計劃經濟的一些舉措更使得普洱茶品飲文化出現巨大的斷層。要了解現代普洱茶文化就必須熟悉現代普洱茶一些標志事件,時間倉促難免有誤,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1959年 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中茶公司)開始進行加速普洱茶發酵的實驗研究,原料由云南毛茶與廣東本地茶青混合,制作廣東普洱茶。
1973年 云南茶葉公司組成人員赴廣州學習渥堆發酵技術,當時主要人員有昆明茶廠副廠長安增榮 審檢室負責人吳啟英 工人李桂英以及勐海 下關茶廠各2人。
1974年 昆明茶廠進行工藝調整 渥堆技術終于成功 勐海 下關同時根據自己的特點改進了工藝 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產品。
1975年 熟茶工藝進一步成熟 代表產品7572 7581 以及下關銷法沱 生茶7542也在此時被研發出來。
1976年 云外茶業第84/45號文件為勐海茶廠規定了7個茶號:7572、9682、74092、74102以及75342、74562、74782。
1978年 普洱茶產量達到高峰 勐海全縣緊壓茶(生茶)6936擔,熟茶9783擔。按照一擔 = 100斤計算,老茶為什么如此值錢,也就不足為怪了。
1979年 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國有茶企依然采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方式運作,90年代初開始出現頹勢。
1988-1992年 這一段時期勐海茶廠生產的7542青餅被香港茶商陳國義收購,同時進行干倉存放。這也開啟了普洱茶干倉時代的序幕。
1992-2003 國有茶企運營舉步維艱 到了90年代末21世紀初,部分國有茶企甚至出現了用產品代替薪水的情況 但這一時期生產的97水藍印卻成為一個新的普洱茶神話。
1995年 鄧時海出版對現代普洱茶市場影響很大的著作《普洱茶》。
1998年 昌泰茶行在云南西雙版納成立 在2000后改為昌泰號 是近代高端普洱茶的奠基人。
2004年 勐海茶廠改組,吳遠之入主大益,普洱茶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鄧時海的《普洱茶》在大陸出版。
1999-2004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 私企可以從事普洱茶的生產及加工 部分港臺以及廣東茶商進山壓茶 99綠大樹以及大白菜班章系列便是這一階段的產物。
2004-2006 普洱茶市場進一步擴大 業內開始流行“生昌泰 熟大益”的說法。
2007年 普洱茶市場崩盤 盛極一時的昌泰號沒落 同時下關 中茶也受到較大影響。
2008-至今 普洱茶市場開始分級 分離出古樹茶與常規茶市場 高端普洱茶市場進入“戰國時代”......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