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所以受到廣大藏族人民的普遍喜愛,這是由于在藏族的傳統飲食結構中,肉類和奶制品豐富,而茶葉中富含的茶多酚可以幫助消化這類高蛋白質的食物。此外,茶可以補充高原地區缺乏的蔬菜所能提供的維生素。藏族社會流傳著贊普都松芒波結飲茶治病的故事,藏族人非常看重茶葉的藥物功效,這也是茶成為藏族飲食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
說起茶與藏族人民的不解之緣,歷史可以追溯到松贊干布時期。據老人們講,藏族飲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文字記載歷史只有一千多年。依據《漢藏史籍》的記載,藏族飲茶的歷史始于吐蕃第37代贊普都松芒波結執政時期(公元676-704)。到了唐德宗時期(公元780-805),藏族飲茶的習俗已經在貴族階層中成為慣制,這點可以從《唐國史補》卷下中的記載看出。據記載:唐德宗時,常魯公出使吐蕃,閑暇在帳中煮茶,吐蕃贊普問他:“此為何物?”魯公說:“解煩療渴,所謂茶也。”贊普說:“我此亦有”。命人擺出產于壽州、舒州,顧諸,荊門,昌明的許多種名茶,令常魯公驚嘆。這說明,唐德宗以前,藏人就開始飲茶,并且對于內地所產的各式名茶都有所嘗試。
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藏族人民發現,內地所產的大葉茶(粗茶)是最為適合在西藏這種高寒地帶飲用的。它不但較其他茶品價格低廉,而且熬制出的茶湯味道濃郁,用它熬制的茶飲料是最符合藏族人口味,所以一直到現在,藏族所飲用的也以大葉茶為主。
作為飲品,藏族人所喝的茶也分幾種,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酥油茶,這是一種將適量的茶湯、鹽和酥油在酥油桶中攪拌均勻制作出的熱飲。清茶就是放了適量鹽的茶湯,一般是作為生津解乏的熱飲帶到田間地頭。在牧區,牧人們將牛奶和適量的茶湯及鹽攪拌,做出具有游牧地區特色的奶茶。受到近鄰的印度、尼泊爾的飲食習慣影響,甜茶也成為藏族人民飲品的一類,尤其盛行于衛藏地區,而甜茶所用的茶葉是從尼泊爾進口的紅茶。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力走入高原人家,不少人都使用電動攪拌機打酥油茶,使這一傳統的飲食習俗被賦予了現代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