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開始正式沖泡烏龍茶、普洱茶、黑茶、紅茶之前,習慣上都有一個必做的環節--- 洗茶;在洗過茶之后,才開始第一道茶水的沖泡,這似乎成了規定動作;而沖泡綠茶、白茶、黃茶就沒聽說一定要有洗茶這套動作。
有些茶為什么要“洗”?
是為了干凈衛生而洗去茶葉表面的灰塵、農藥、化肥殘留嗎?如果是這樣,那又為什么有的茶“不洗”?是因為有的茶干凈而有的茶“臟”嗎?顯然不是!那為什么不是所有的茶都“洗一洗”呢?因此“洗茶”這一提法顯然有毛病!
為什么傳統功夫茶第一道水不喝而要倒掉呢?
如果所有茶葉都先這樣過水會怎樣呢?經過多年的嘗試與琢磨,我發現絕大多數情況下,茶葉從存放狀態進入適宜沖泡的最佳狀態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在沖泡功夫茶中就是習慣上被叫做的“洗茶”。但是叫“洗茶”顯然不恰當,因為大部分茶葉在沖泡前都需要這樣一個“準備”過程。
如果這個過程不叫“洗茶”,那應該叫什么呢?
我們認為不應該叫“洗茶”。所謂的洗茶,而實際上是讓茶葉從存放狀態進入適宜沖泡的最佳狀態的過程,起了一個絕好的名稱“醒茶”。
從茶道的角度,每次沖泡一款茶葉,不管是哪種類茶(包括綠茶),都要首先觀察這款茶葉干茶時的狀態,以決定是否需要醒茶,以及如何醒茶才能使這款茶葉達到適宜沖泡的最佳狀態。
以水醒茶不是為了洗茶。不管什么茶葉,新鮮度很好的就不用醒茶,而越陳的茶則需要醒茶;即使是綠茶、黃茶和白茶也是需要醒茶的,不過可以用水醒的方法;另外醒茶的方法有很多。
從冰箱里取出的新鮮茶,可以用在常溫下放置一會兒來醒茶;不夠新鮮的茶可以用少許涼水或溫水潤泡一會兒,等茶醒了,再用適當水溫的熱水沖泡;也可以用適當溫度的熱水(對于綠茶、白茶、黃茶絕不可用100℃的沸水)快沖快出的方法醒茶。對于青、紅、黑茶就可用100℃的沸水來醒茶;還可以用將干茶放入燙過的紫沙壺里干烘的方法醒茶。
另外一點很重要:醒茶的水不一定都必須倒掉;如果茶葉很潔凈,醒茶不兼有洗茶作用,而是與第一道水合而為一了,就沒有必要倒掉。這時是更需要點茶道功夫了,如果葉形比較完整,但潔凈度較差,或是屬于底部茶葉,其中雜質灰份較多,這樣的醒茶兼有洗茶的作用時,醒茶的水可以倒掉;如果葉形雖較細碎但很潔凈的茶葉不宜洗茶。
總而言之,品茶之道沖泡得法是第一,而醒茶是茶葉沖泡的一道必要程序。醒茶與洗茶完全是兩回事,要看茶醒茶,是需要點兒茶道功夫的。醒茶適宜所有茶葉的沖泡,不單指烏龍茶。醒茶完成的好壞,對后面的沖泡有著直接的影響,對整個沖泡過程中,茶葉內在品質的展現有奠基性作用。
洗茶時間不宜過長
在泡茶時,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等,不但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盡顯茶的美味。根據有關實驗,茶的香味和有益人體的成分在第一泡沖水后3秒鐘即開始浸出,若超過3秒鐘倒掉茶水,上述有效成分就會大量損失。因此在洗茶時應盡快將水倒出,不可停留過長時間。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