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人在草木間,是天地間一門古老的藝術(shù),如何解讀這門藝術(shù),以茶解茶,未免單調(diào),用各種藝術(shù)形式來詮釋他,就很豐滿,比如茶畫、茶舞、茶詩、茶席、茶空間、禪茶等,因為大道相通,以藝貫道,是茶之藝術(shù)的終極所向。茶道茶道,飲茶修道。提起茶道,不得不提備受尊崇的日本茶道,但我覺得中國茶道也不能妄自菲薄,因為中國茶道是只沉睡的雄獅,尚未覺醒。記得日本神戶大學(xué)名譽教授倉澤行洋先生說:“中國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母親,日本茶道是以中國茶道為母的孩子。”
中國茶道是源,日本茶道是流。中國茶道以儒家思想為主,貫通儒釋道,海納百川。而日本茶道主要是中國禪宗思想為主,和清靜寂,四規(guī)、七則過分拘泥形式,繁文縟節(jié)反而不自然。而我們既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茶“,也有禪茶一味的“藝術(shù)茶”,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茶本身就是天地間偉大的藝術(shù)家,藝術(shù)本來就來源于生活,藝術(shù)家脫離不了生活的種種現(xiàn)實。 而中國茶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茶對國人而言,就是一種生活,一種自然而然的美學(xué),對我而言,隨性最美。
喜歡去寺廟喝茶,看住持如何泡茶詮釋茶道,聽他們講講禪茶一味,禪到底在哪?禪,講究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因為用文字無法印證,需要用心傳遞。他在每個人的心中。就像一杯茶,儒家看到的是禮、道家看到的是氣、商家看到的是利。橫看層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而禪的學(xué)問就在其中。聽聞禪宗由達摩祖師來華傳法,至五祖弘忍門下,分成北方以神秀為首的漸悟說和南方以慧能為首的頓悟說兩宗。后來又分為五宗七派。
為了參禪、我特意去光福銅觀音寺慧通住持那求點撥,住持就給我畫了兩幅禪畫,殘荷與茅草屋,讓我自己開悟。昨日我臨窗聽雨,一邊泡碧螺春一邊解禪,留得殘荷聽雨聲,枯木尋禪又逢春,原來春天,不是季節(jié),而是內(nèi)心;茶,不是植物,而是境界。生命是一世一世的修行,禪是一種修行方式,有些事只能漸漸領(lǐng)悟,需要歲月慢慢消化,而有些事需要頓悟,就像碧螺春,嚇煞人香,頃刻花開見佛,但美好轉(zhuǎn)瞬即逝,當(dāng)下不珍惜就再也沒機會了。人甚至不能踏進明天,因為明天到了也變成今天了,過去已逝,唯一屬于自己的只有當(dāng)下。
如今春暖花開,禪在哪里?禪就在外面那些怒放的鮮花里。春暖花開不費一錢,人生不一定要擁有,享有也是一種福氣,能夠在內(nèi)心尋找春天的人是最幸福的。我們凡人最要修的就是這顆凡心,因為心外無物。世界本無意義,所有意義都是自己賦予的。每個人都和茶一樣,都是自我生命的藝術(shù)家。愿每一位朋友,都能賦予生命最美好的意義。
(責(zé)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