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件很怪地東西,當匆匆忙忙地喝掉,卻發現不了他的味道;如能靜下來慢慢地品嘗,即會發現其實很香。生活也如此,如果不靜心品味,就發現不了他的好,也發現不了他的美。人的靈魂總是被太多太多的事情束縛著。靜靜地泡一杯茶,使靈魂獲得短暫的釋放。從忙碌的生活中解脫出來的時候,哪怕只有一瞬間,這杯茶也是值得的。
同一種茶,可品出迥然有別的真味,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失意的年輕人來到古剎,慕名尋找一位高僧問禪事,以解煩憂。入定般端坐的老僧靜靜地聽著失意人的傾訴,一言不發。稍頃,老僧吩咐小和尚拿來一壺溫水和一壺開水。老僧先給失意人用溫水沏了一壺茶,年輕人不解其意,呷了一口,搖搖頭,抱怨茶葉無味。老僧微微一笑,又用開水沏了一壺茶。片刻,禪房里氤氳著茶的醇香,經久不散。失意人再次嘗茶,頓時一股略帶苦澀的清甜在舌尖彌漫開來,失意人不禁滿滿地飲了一大杯。老僧笑道:溫水沏茶,茶葉只浮在水面;而沸水沖茶,茶葉屢經沉浮,茶的原味與清香自然散逸開來。失意人頓悟:原來這世間蕓蕓眾生與茶無異,只有櫛風沐雨、飽經風霜且經得起歲月沉浮的人,才能散發出生命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正如歌里唱的那樣:“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也許,只有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挫敗,像茶葉一樣經得起熾熱的沸水,才能釋放生命本身所深蘊的內涵和力量。要真正理解禪茶一味,全靠自己去體會。這種體會可以通過茶事實踐去感受。也可以通過對茶詩、茶聯的品味去參悟。
茶中有禪,茶禪一心,更能清靜人的靈魂。茶能清心去火,禪能靜心明性。茶禪一味,卻是人間難得的境界,多少人一生向往的境界。其實真正的境界,不需要向往,而是感悟。曾經見過許多人炫耀自己的茶曾在佛祖菩薩面前祈福過,而筆者卻認為那不過是人心里的一點自我慰藉而已。禪,無處不在;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文化熏陶、心性感悟、佛法理解上,水乳交融。禪宗提倡以忍為教首,“定無所入,慧無所依”,“舉手舉足常在道場”,“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煎水品茶不正蘊含著這個道理嗎?
由此,茶與禪亦了無分別,茶中有乾坤,佛法妙理盡在杯茶之中。如果說寺院鐘、鼓、磐、鈸、香、板為眼、耳、舌、口、鼻、身所設立之法器,那么茶盞、茶湯則為心之道具,禪之羽翼。
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的弟子村田珠光曾闡述其茶道要義:“一味清靜,法喜、禪悅,趙州知此,陸羽未曾至此。人入茶室,外卻人我之相,內蓄柔和之德,至交相接之間,謹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及天下泰平。”以簡潔樸素的語言將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精髓和盤托出,其化神奇為平淡的語言造詣令人嘆服。然而他說“陸羽未曾至此”,認為陸羽還沒有開悟,還沒有達到禪的境界,恐怕未必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