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又名茶肆、茶樓、茶店,是社會上飲茶相當發展情況下才產 生的一種文化現象。茶館和飯店、酒肆,同是我國城鎮商業和飲食文 化的重要構成。所以,茶館的發展,受飯店酒鋪的影響也較多。如《 夢粱錄》有這樣一段記載:“汴京熟食店,張掛名書,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 ” 那么,我國是什么時候出現茶館的呢?一般認為茶館也最早產生 于巴蜀,有人據張載《登成都樓》“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之句 ,稱成都大抵在漢代至遲在西晉時,就已經有茶店。西漢時成都即有 茶葉的買賣,這是多數人所一致同意的, 但是,單憑張載上述詩句來 作茶館出現的根據,似嫌不夠?,F存關于茶館的確切記載,最早見之 唐朝的《封氏聞見記》。其稱開元時北方因大興禪教,所以“鄒、齊 、滄、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南方飲茶在前,自 然茶館也開設在先,所以上錄《聞見記》所載,不是最早的茶館,只 是現存茶館的最早記載。唐代南北茶館雖有一定發展,但茶館真正稱 興稱盛還是在宋代及其以后。
以北宋汴京和南宋臨安(今浙江杭州)的茶館情況為例。
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所載,北宋時,汴京城內的鬧市和居民 聚集之處,各類茶坊鱗次櫛比,潘樓東街巷的情況是:“潘樓東去十 字街,謂之土市子,又謂之竹竿市;又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 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 鬼市子。” 接著又載:“舊曹門街北山子茶坊,內有仙洞、仙橋,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代社會飲茶的情況,正如有些古書所說 :“上而王公貴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闕”;由這一社會 飲茶實際決定,在茶館中,除一般的茶館之外,還出現了上述晨開曉 歇和專供夜游的特殊茶館。這些都是宋代茶館較過去尤有發展之處。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