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本質就是普洱茶本身自帶的,在正確的沖泡情況下是抹不掉的,客觀存在的。比如說普洱茶的香、味、氣、色。普洱茶的香分為兩種,一種是聞到的,一種是喝到的。重點是喝到的并不是聞到。味就是滋味,正常的普洱茶感覺滋味:生茶——香、苦、澀、生津回甘、氣,熟茶——香、滑、甜、氣。就這么幾個東西。這些是客觀存在的感覺和滋味。普洱茶與普洱茶對比,對比的是這些東西綜合實力。我們拿生茶來說,可以對比生津回甘的持續(xù)時間,持續(xù)時間長的普洱茶自然會形成韻。這些普洱茶的本質,我們喝的時候如果有意識的去進行一些記憶。慢慢滴普洱茶喝多了,好差辨別意識就會形成了。
哪些是普洱茶的概念呢?在本質以外延伸形成的概念。常見的是普洱茶的三齡:樹齡、茶齡、倉齡。普洱茶樹的地域分布:行政地域(例如:易武鄉(xiāng)、班章村、冰島村等)、山頭地域(例如:布朗山、大雪山、困鹿山等)。普洱茶的制作工藝(例如:離地發(fā)酵、黑馬技術、手工、半手工、機器加工等)。普洱茶的名稱(例如:圓茶、云南七子餅茶、某某品牌七子餅茶、某某古樹茶等)。普洱茶原料的分類(例如:古樹茶、老樹茶、正山茶、生態(tài)茶、藤條茶等等)。
這些概念名稱上的東西,在初學的普洱茶的時候,對我們還是有一些用,但是要記住我們是喝茶的,不是制茶也不是研究茶的。操這么多心干嘛?于是喝普洱茶有一定年份,這些概念性的東西就要忘掉。因為你追求的是普洱茶本質上客觀上好的東西。而不是這些概念上的東西。因為概念名稱這東西隨時在變,而本質是實在的,好的就是好,不好的就是不好。
當然,對于茶商來說這是不適用的,如果把茶商當作普洱茶的產品經理來說,找到越多的賣點,找到越多的產品特點才是王道。就像現(xiàn)在那些手機的宣傳點或者說賣點,作為手機普通使用者來說都是不理解的。普洱茶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