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晴蜓立釣絲。自逢今日興,來往也無期。”
杜甫的詩句,正描繪出恬淡之中,人與自然和諧為一的樂趣。
茶的興盛也使得茶事在寺廟的活動中占很大的比例,“茶湯之禮乃叢林中重要行事(《百丈清規》)。”
茶禪不僅在飲與品的過程中,而且被禪師們活潑潑地加以轉化,看似隨手掂來,實則藏著大機大用,給人以生動的啟示。
有多姿多彩的茶,也就有多姿多彩的禪,試著尋出幾則來,看看禪師們的風采吧。
趙州禪師,不僅有“麻三秤”、“庭前柏樹子”等話頭,且看,禪師問兩個新來的人:“您曾來過這里嗎?”答沒來過,“吃茶去。”在茶中悟這里吧。又問另一位,來過這里嗎?答來過。我這里什么也沒有,“吃茶去。”寺中院主不解:“沒來過這里的,您讓吃茶去;來去這里的,為什么也要吃茶去呢?”禪師叫聲院主,院主答應。“吃茶去。”莫陷入思維,且吃茶去,看汝能否轉得身來。
稽山的章禪師,曾在投子禪師門下作柴頭一職。二人一起喝茶時,投子師遞與章禪師一杯茶說:“森羅萬象,就在這茶里。”章禪師將茶一潑說:“森羅萬象,在什么地方?”投子師嘆道:“可惜一碗茶。”空是真空,可惜了萬有。